用泥鳅钓鲶鱼、鳜鱼是我地经常采用的一种土钓法,一年四季均可钓,但是夏秋季节最为有效,且钓起的鱼个头比较大。
我们这里地处闽江上游、大金湖湖尾,鲶鱼、鳜鱼资源非常丰富,两三公斤以上的鲶鱼、鳜鱼经常被人钓起。我也是个有着十五、六年钓龄的老钓友了,最近两年由于工作比较忙,难得有几次垂钓的机会,但是耐不住钓友们时常钓起鲶鱼、鳜鱼的诱惑,最近也抽空去过了一把钓瘾。
8月20、21日是个难得的不要加班的双休日,于是周五开始整理渔具、制作糟饵,采卖大小合适的泥鳅等,做好一切准备只等第二天凌晨4时出钓。然而朋友加兄弟的一个电话,让我的垂钓梦成了泡影,真遗憾!但也没办法----朋友加兄弟的宝贝女儿收到了《大学入取通知书》,请我喝酒庆贺,我能不去么?
20日中午酒宴毕,朋友又预约晚上接着来,我在寻找了101个借口、陪了101个不是后,总算摆脱了朋友的客套,于下午4时赶赴钓场(白天不行只好夜战了,真无奈)。可是,此时钓位已经人满为患了,我只得一个个钓友询问过去,看看有谁准备撤退,我好替补。待到18时许,才等到一位起驾返航的,我迫不及待地他收1支杆,我甩1 支杆,等他收完10支杆,我甩完10 支杆(其中2支为手杆),已经19点多了,天也开始逐渐朦胧起来,我就安心地坐等鱼上钓。10支杆中,4支海杆挂的是爆炸饵,其余全挂的是泥鳅,约21时许一串轻轻的铃声响起,我开灯一巡视,有1把海杆正在有节奏地轻轻点头,我赶过去提臂一抖,上钩了,我三两下把鱼摇到岸边,振臂一提把鱼提上岸,灯光一照原来是条鳗鱼约7、8两重,它正含着钩在地上极不情愿地扭来扭去,泥鳅在它嘴边蹦跳,原来它根本就没有咬到饵就中钩了。过了大约半个时辰,1只手杆的荧光标突然没入了水下,我一提杆1 条半斤来重的鳗鱼又上了岸。
正当我为连上两条鳗鱼而窃喜时,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雨不期而至,我连忙撑起钓鱼伞避起雨来。雨中我顾不得换饵,穿着雨衣蒙头打起了瞌睡,当我被一声清脆的铃声惊醒时,已是凌晨2时许,此时雨已经变成毛毛雨了,我开灯扫了一下鱼杆,1把海杆正在大弯腰,我冲到杆前,杆开始回弹了,我手一刹,空了,摇起一看,泥鳅没了只余空钩在灯光下摇荡,我沮丧不已。我开始把所有的杆全部换成泥鳅,准备报此一箭之仇,换完饵后,我把坐椅移到杆前,聚精会神地凝听每一杆的动静,突然我正前方的1把杆的铃叮了一下直接弯腰,我适时地把杆刹起,可惜又是空杆,泥鳅也没了,如此几回依然如故,把我折腾得精疲力尽,泥鳅也所剩无几了,天也开始渐渐亮了起来。
我开始琢磨是否是泥鳅挂得不正确,抑或是鱼钩太大的原因造成的?我原来用的是9号钓鲶鱼的专用钩,钩是从泥鳅的生殖孔后挂入的(以前我都是这样做的,且战绩也不错),我拿了4把杆用7号伊势尼钩、选了个头较小点的泥鳅,钩从泥鳅的背部中间钩入,甩向钓点,约10分钟后,其中1 把杆就开始点头了,片刻即弯腰,我起杆一抖,一股力量向水底传去,来了!我稳稳地把鱼拉到岸边,抄网一抄上了岸,是尾约1公斤重的鲶鱼,鱼钩正挂在它嘴角的软骨上,泥鳅卡在钩与齿之间挣扎。
此时,我明白了,晚上几次弯杆未上鱼,是由于鲶鱼(或其他鱼)咬住泥鳅的头部或中部,未咬到钩就硬把泥鳅从钩上扯走(钩在泥鳅的尾部)而造成的。可惜,等我明白了这个原因后,我带去的泥鳅却已告罄,只能换成糟食爆炸饵垂钓了,但一直到下午4时收杆,只上了1 尾0.5公斤重的小鲤鱼。
虽说,24小时的战果只有4尾鱼,总重不足2公斤,但却让我过了一把钓瘾,妻儿也可以吃上一顿美味可口的天然河鲶、河鳗了,也算不虚此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