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周四(端午)到周日,华北大热!北京大热!离地2米气温超40°,地面气温甚至达到71.8°(北京南郊观象台官方数据)。这样疯狂的高温下,有口的钓位难找,钓友们纷纷高挂免战牌,我也老老实实地猫屋里吹起了空调。
人在室内心系水边,一直关注着天气变化。据报周日降温(22°-37°),周一有雨(22°-33°),周二再次升温。连续多日的高温后,周一这窗口期真真难得啊!工作捡要紧的处理一下,临近中午出发!
机会难得,钓位就不能凑合,一定要去我的经典钓位。老规矩,两根杆作钓。4.5米闲抽打发时间,7.2米挂玉米守鲤鱼。窝料老坛谷麦,饵料麦粒➕蚯蚓。
到达岸边将近11点,此时南风1级。雨没下来,更感闷热!
打完窝子左右转了转,右边20米是钓友付先生,他是来守鲤鱼的,早晨来的,没见鲤鱼口,说口很少,上了几个白条,我刚到一会儿他就撤了。左边50米有位钓友,上午10点来的,站他身边聊了会儿,说刚来那会儿有小鱼闹,这会儿停口了。看来今天不乐观啊!
大概12.30回到钓位,心想有口的话该发窝了。4号秀挂麦粒钓底,有动静,但动作很小,几次提竿都没打上来,看来是小鱼。慢慢的口越来越少,渐渐的没了耐心。
不钓底了,把漂下拉两目,保持下钩能触底,把铅坠上推到漂座,深水大飞铅钓行程试试。没想到一会儿就一个下顿,然后竟然慢慢黑漂了,一打,还挺有手感,拉上来一看,是条两鲫。
不容易啊,这大中午的,温度33°,不仅上了鱼,而且是两鲫,不禁心情大好,继续,继续!很快又一个黑漂,干净利落。打上来一看,是个小巴掌鲫。
看来底下有鱼,活性虽然不高,但只要动态饵诱一下立马就能上,不错不错。
再次抛竿入水,漂走到右前方不动了,没有上顶,稍微阴漂,什么情况?我打,大弯弓,渔线嗡嗡响!然而水底没动静,我想起来了,这个位置以前曾挂过底,看来又挂底了。
左拉右拉上提都不行,那就舍了子线吧。杆子放平,使劲直拉,“嘭”的一声,杆回来了,漂却没起来。再看水面,漂露点头,还在原处呢,原来是主线切了!
这损失有点大,整个线组➕漂,二三十元呢。然而也没什么好办法,离岸边六七米呢。即使忍心舍了,换上新漂新线组,可是水里下钩处那漂和线仍然立着呢,影响继续玩啊!怎么办呢?
突然一个念头冒出来:下河捞漂去吧!
为什么不呢?反正自己会游泳,大热天的,游泳还可以凉快凉快。担心脚被划伤干脆穿着鞋,担心蚂蟥等害虫干脆穿着防晒衣,就这样囫囵一身下去。衣服湿了就湿了,反正天热,上岸一会儿就干了,还可以多抗一阵子太阳,多凉快一阵,下了河还可以顺便摸摸水底究竟是什么东西挂了钩子。就这么定了!把斜挎包取下在岸边放好,紧了紧鞋带,然后一步一步的小心朝水里走去。
刚一下水,一股清凉从脚心瞬间传遍全身,浑身一激灵打了个寒战,不由得停下了脚步。我望向前方,脚下水深仅有二三十公分,水草和泥底清晰可见。离岸2米远是个陡坡,深绿色,看不见底。再往前是绿莹莹的河面。平时在岸上看惯了不觉得河宽,这时站在水里望向对岸,感觉河面一下子宽阔了许多。好多年没有野泳过了,最近一次还是上大学之前的那个暑假在老家的汾泉河。面对眼前看不见底的深绿和远处闪耀着波光的河面,我竟有些忐忑,太新奇的体验了!
前面是陡坡了,我蹲下身,然后一个前扑。“扑通”一声,河水瞬间淹没了我的全身。哇塞,好凉啊!没下水前身上汗津津的,这一下子感觉全身鸡皮疙瘩了。这么凉!虽然也是将近30°的温度,但这沉浸在水中的感觉远非相同的温度下冲凉能比!不会被激住而感冒吧?稳了稳神,踩了踩底,尽量不动,逐渐感觉不是太凉了。水刚好漫过肩膀,走水不慢,站立不稳。想一步步往前走颇不容易,要靠划水才能保持身体平衡,干脆游起来。
鱼漂2目清晰的露出在水面上,没游几下子就到了主线挂底处。我在浮漂旁边停下,用脚往下一探,原来下面是一块大石头!直径半米的样子,高出河底约十公分。
真的有些意外,因为温榆河岸边少有石头。特别是这一段,岸边都是泥沙,这么大的一块石头是哪里来的呢?肯定不是某个钓友扔里面的,离岸边六七米呢,常人没有武松那般神力,不可能,不过可以肯定的是它在这里应该有年头了!我去年在这里也曾经挂底切过线。
我继续用脚在石头附近探索,心里好奇又紧张,生怕踩到了王八或者蛇之类的怪物。石头上面光光滑滑的,周边长了些水草。这里的水草不同于岸边的长叶子水草,而是那种叶片上长着锯齿般尖刺的水草。叶片绿色,看起来像仙人掌,很硬,钩子挂上就不容易扯下来(随便请教下老铁们,有猜到草名的请后面留言)。这种水草只生长在石头周边,半步之外就不长,只有淤泥。
淤泥不深,埋不过脚面。
用脚四处打探的时候我一直用一只手拿着漂。四周打探完了我开始取钩,先扯了扯,没扯动。用脚顺着鱼线往下探,穿着鞋呢,感觉不真切下面的情况。用另一只手顺着鱼线往下摸,摸到半米深胳膊就深不下去了,因为水要漫过口鼻了。难道还需要拿出少时的潜水大招吗?
可是不潜水也真的没有办法,因为只有手是裸露的,可以感知水下状况。不再犹豫,先深吸一口气,闭上眼睛,一头扎入水中,感觉到河水进入外耳道的声音。顺着鱼线往下摸,突然手指一个刺痛,吃了一惊,立刻抽回手,下意识的浮出水面。然后回想了一下,感觉不是什么怪物,更像是鱼钩的刺痛感。那就再探!第二次深呼吸下潜,手指摸到了那个位置,又一次被刺痛。难办了!
正琢磨呢,无意间扯了扯浮漂下的主线,主线竟然扯动了!再使劲,掉了。突然有种“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的感觉!想来是因为在岸上都是斜拉,这里是垂直往上拉,也可能是因为我这阵子的探索改变了挂底处的形态。总之,搞定了!
把线组提出水面,钩子、铅坠、漂都好好的。另外,我的钩子上还挂了两个陌生的鱼钩,都是大力马的子线,像是伊势尼7号的钩子!
我想把石头四周再摸摸清楚,可是左手拿着线组和四个钩子,仅靠右手划水下潜实在不方便,另外对于石头底部及水草草根的生物状况又有点莫名的小紧张,想想还是算了吧!
既然不下潜了,往河中央走走再探索探索吧!往前两米,水深仍是1.5,再往前浅了十几公分,过了河中央的时候,水深仅及腰。眼看离对岸还有十多米,不走了。第一因为对岸七八米都是水草,估计淤泥较深。第二因为在不及腰的水里步行比在深水游泳更难。返回了!返回了!毕竟野泳是插曲,钓鱼才是正事。
上得岸来,衣服里的水哗哗的往下流。抬了抬脚,鞋子里的水噗嗤噗嗤的往外冒。一阵风吹来,好凉快啊!回望水面,白条波纹纵横交错的,好像丝毫没有受到我下水的影响。补了些窝子,继续干!
这时发现起风了,三四级的东北风,中午的闷热一扫而光!太好了,我刚好在下风口!果然只一会儿鱼口就出现了明显变化。钩饵下水后几乎不用等待,大黑漂一个接着一个。渐渐的连杆了,白条和巴掌鲫都有。我知道窗口期来了,到了抢鱼的时候,过期不候,不禁心跳加速。
上了二三十几条之后,我渐渐的有种强烈的预感,今天要切线。这么暴躁的鱼情,窝料又是老坛谷麦,来了大鱼怎么办?以我的溜鱼经验,4号秀碰上2斤的估计都搞不上来。可是鱼情太好,真没时间换钩子啊!好纠结,但跑了大鱼更纠结,还是换吧!随身没有更大的钩子了,就6号秀吧!
换了之后悲催了,没口了。奇怪!莫不是下面来了大鱼?守几杆,还是没口。试试蚯蚓,没口。大跑铅钓行程,依旧没口!哦,原来是风停了!
夏日白天钓鱼就是这么邪性!同一个河段,急流有口,湾子没口;刮风的下风口有口,不刮风没口,灵验的很!
又等了一阵子,口不好,收杆。最终鱼获如下:
总结:
说起鱼获的影响因素,钓位、钓技、渔具都有,这三者任何一个拿出来都可以写很多,但要论最重要的,如果我说是钓位,估计没有人抬杠吧?在影响钓位选择的诸因素中,草边铧尖湾子,安全溶氧温度,深浅交界,窄中选宽,宽中选窄,深钓浅,浅钓深,林林总总,这里面哪个最重要呢?我觉得是溶氧!
溶氧直接决定鱼儿的生死,溶氧不足的地方鱼儿根本不愿意去,即使被迫待在那里也不愿意开口,与溶氧相比,草边、草洞、障碍、铧尖、湾子、阴凉等因素统统都得靠后。夏季水温高,气压低,溶氧对于夏季垂钓尤其重要。夏季水中溶氧丰富的地方主要就两个:急流(包括进出水口)、下风口,时间上是阴雨天和早晚。其它的几个因素例如桥下、树荫下都只能稍微改善,作用很小。这是个人之见,希望抛砖引玉,请老铁们斧正!
我是一杆临风笑,希望钓友们喜欢我分享的钓鱼故事,祝钓友们次次爆护!
写本帖时已是作钓的第三天,昨天下午又出钓了三个多小时,上了不少超级大白条。多大呢?体长20厘米,体宽5厘米,回家称了称2两,不知道老铁们觉得算不算大,欢迎留言!由此得出来一点钓大白条的启发,下次再给老铁们分享!
下河捞漂都是狠人!
非常不建议下水!!你不知道水里有渔网鱼线之类的绕住就完了!!
哈哈,一下凉快了
哈哈,问题是不捞起来也不行,漂就立在钩饵入水处呢
大哥,没想到你还会这绝活呢啊
不是吹的,搁小时候这都不叫事儿,仰泳、侧泳、扎猛子、踩水,样样精通,哈哈
下次带个粗线组放鱼竿上可以钩回来很轻松我上次一下就带回岸上了
多谢了!
太牛逼了。
前几天温榆河有个人下河捞漂没上来,还有人不长记性。
凡事因人而异,不能以偏概全,因噎废食。再说生死有命富贵在天,钓鱼本就图个逍遥自在,顾忌太多太累了不是?
多谢鼓励!
等你大白条秘诀
看这地方有些熟悉
哈哈
水性再好,都不建议下水,安全第一,不可侥幸
多谢了!不过对我来讲,这一河段用水下摄像头过滤了n遍了,每一段的水深,水下状况,走水流速都相当熟悉。
钓友们不要学我,我熟悉水性,也熟悉这段河
云南的钓手做着北京钓鱼的梦,顶你!
不建议下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