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菜单

上帝与佛祖

阳光六月2014-09-11 00:03:16

  前些时,偶得一文。觉得还有些意思,愿意提交给大家共赏,只是本人写作水平有限,望大家原谅!

  上帝与佛祖

  在很久以前的一天,在九重天外无极太虚之巅,上帝与佛祖在察视凡界众生时不期而遇。上帝谦逊的对佛祖说:

  “你是超脱万物的至高之尊,众生的神魂所归,我万分的仰慕你!”

  “你是万物的主宰,众生万物的缔造者,先我而道,我万分的仰慕你!” 佛祖听后也十分的谦逊的对上帝说道。上帝听佛祖虔诚的承认自己先他而道之说,心中十分高兴,于是又继续说道:

  “我每日周游太虚,体察万物,倾听众生心语祷告,从未间断,终年随众生之苦而苦,随众生之乐而乐,有很多时候为众生的贪婪与堕落感到羞耻与气氛。鸡不生蛋,树不结果,男婚女嫁,甚至盗窃苟且之事也都要我去保佑。而且,绝大多数人都是在遇到烦恼时才会想起我,一当遇到快乐时便会很少有人约我同享。现在,我真的不知当初我创造了众生万物是对是错了!”

  上帝心有得意的说完这些话之后,只想佛祖会虔诚的相信自己所说的每一句话,颂扬自己的无上功德。于是便侧过头去,眼望深邃的太虚之际,一幅无奈的样子,静静的等后佛祖开口说话。然而,良久之后并没有听到佛祖的任何声音。于是,便收回了目光。只见佛祖却依然面无表情的虔诚的站在那里,于是就接着说道:

  “佛祖如我周游太虚,察遍众生之界,有何所得?”

  “如师之见。”佛祖表情仍如之前。上帝似乎有些不高兴,便略有责备之意,继续说道:

  “佛祖不见北冥盛寒之地众生被寒之苦吗?”

  “如师之见。”

  “佛祖不见太阳极近之地众生溽热之苦吗?”

  “如师之见。”

  “佛祖之见或不似我所见之周。愿闻详细。”

  “如师之见。”

  听到这里,上帝真的不高兴了。认为佛祖只是在敷衍他,奉迎他,并未真的勤于察视众生之界。也许并未将众生的苦乐放在心上,于是便刨根问底的说道:

  “佛祖所见既均如我之见,也请佛祖如我讲述所见众生之苦乐如何?”

  佛祖听到上帝如此一问,似乎有些无可奈何的样子,略加思忖过后,说道:

  “如师之见,我刚才在暹罗国察视时,见一年轻商人满载财物正走在离家出走的路上,样子十分的悲哀,虽身值万贯却茫茫然不知所归。于是,我仔细感知其因,原来是为男女之事所累……”

  “此事我早已经知道了,”上帝听佛祖谈及此事,知道佛祖确是体察众生的。便不等佛祖把话说完,就插言道:“事实是因为这一年轻人外出贸易三年回家时,确发现其妻已不夫而孕,故而悲戚。事情确是这样的!”

  “如师之见。”

  上帝似乎并没有听到佛祖的话,在略过停顿之后又开始继续说话,样子又像是有些无奈。

  “当初,在我刚刚完成了万物众生的创造后,为各类生灵都创造了舒适的条件,尤其是人类。让他们能饥有食,寒有衣,居有所,病有医,情有偶。这样我以为众生会各安其所,太平无事,永远生活在快乐里。但是,事实上他们似乎永远都不会满足,总是对各自的生存条件心存许多不满。终日不停的祷告,要我去保佑他们,保佑他们填平种种的欲壑,甚至是超越法规和道德的事情。为此,我总是让他们弄得筋疲力尽。这完全是出乎我意料的事,于是我经常烦恼无尽!

  为了应付和减少这样事情发生,我必须经常的制定着各种各样的惩罚办法,以防止人类像瘟疫一样贪婪和堕落,不使其蔓延开来。善良的人,我会在他死后让他进入天堂,灵魂将获得永生;对于持恶不改的人,在他死后我则会让他进入到地狱里,受尽各种凌辱与惩罚,永远不得超生,以告慰和告诫那些还活着的人们。

  就象佛祖刚刚察视到的那个有钱的年轻人的事情,我在很久很久以前,就已经遇到过许多许多这样的事了。开始时,我总是派天使去耐心的向他们阐释,甚至不惜亲自去拯救他们的灵魂。但后来我发现,类似这样的事情实在是太多太多了,就连天使都感到了厌倦!另外,茫茫众生浩如烟海,我也感到有些力不从心。这些也都还罢了,人类更令我悲怜的是,绝大多数的人并不是诚恳的接受我的拯救,而是心甘情愿的继续走在泥淖里,不知悔改。

  于是,后来我在无奈之下,对男女像这样的不伦之事作出了严厉的惩罚,以杜绝或防止这类事情的发生。在我的惩罚中是这样规定的。

  对于不伦的男人,我要他们都变得一贫如洗,失去妻子和孩子,遭受众人的唾骂。甚者则性器溃烂,世间无药可救。并终日生活在悔恨里,受尽人间的煎熬。而对于用情爱做成的女人,我的惩罚是更加严重的。这是因为生命的延续她们负有更多的责任。为此,我不能让人类因为这些事情变得—父不识子,子不知父,最后都落得老幼皆不得其养的地步。那样,人类就会永远得不到快乐与幸福。所以,我在惩罚她们时,要她们失去丈夫孩子和家庭,既而失去所有爱她和她爱的男人。最终让这些用情爱做成的女人变得性情无主,爱欲无偶。永远遭受众人的鄙视,孤独一生,受尽情爱的煎熬。甚或让她们失去繁衍的能力,虽为女人,却永远得不到母亲的尊严。

  但是,令人遗憾的是,我虽然很早就这样做了,但是愚昧的人们还是不能醒悟,还是常常犯这样的错误。就象他们一定要砍光所有的树木去搭造自己安逸的房子,杀光所有的人类之外的生灵来满足自己的口腹之欲一样,对幸福与快乐时刻都充满着无尽的奢望。当然,除此之外令我烦恼的事情还有很多。所以我有时觉得迷茫,当初我创造在这个世界上的,如今却拯救不了他们灵魂的人类,并让他们成为这个世界的主宰,我真的不知是对是错了!”

  上帝带着无限的忧伤说完这些话后,满脸迷茫地瞧了瞧佛祖,惊讶的发现佛祖竟像是没有听到他的话一样,依旧平静而虔诚的站在那里,在听到他又一次说过“如师之见”外,并没有感到他的一点忧伤和无奈。于是便忍不住问道:

  “你既已察知到所有这些人类的愚昧之举,为何不为他们感到哀伤呢?”

  “因我不知何为哀伤,所以,我永远也不会为人类感到哀伤。”佛祖回答的仍旧很平静与虔诚。

  “那么你既不知哀伤,就应该知道喜乐了吧!”

  “我也不知喜乐,所以也从不曾为谁快乐过。”

  “那么你是怎样超渡众生苦难的呢?”

  面对上帝满脸的疑惑和迷茫,佛祖想了一想,问道:

  “那么上帝是怎样对待的呢?”

  “这还用问吗?我整日都是伴随在众生的喜乐中度过的。并为此终日忧虑不已,难道不是吗?”

  “是的,上帝有无上怜悯之心,实是众生的福份。但终日为众生忧虑不已,我觉得却是不应该的事情。”

  “为什么呢?难道真的不应该为众生的贪婪与堕落感到忧伤吗?那么你觉得应该怎样呢?”佛祖似乎没有没有被上帝的疑问所影响,而是继续谦逊而虔诚的继续说道:

  “见苦则苦,,是因心中有苦;见喜则喜,是因心中又喜;见山有山,是因心中有山;见水有水,是因心中有水;道理是一样的。上帝疑问我是怎样对待的,我不知道应该怎样回答你,我只知道教化众生是要让众生知道一个道理,那就是心无所住的博大与精深。像天空,却比天空还要广大;像大海,却要比大海还要宽广的胸怀。以此来容纳世间种种,还会有什么喜乐之事在心呢!我一直以来就是这样做的。”

  上帝听完佛祖的话,大不以为然。甚至气愤的说:

  “这又叫什么超渡呢!难道这些愚昧的众生单凭这样的教化就会改变他们的贪婪吗?我是永远也不会相信的!我的经验告诉我,对于这些不知悔改的众生,只有制定严厉的惩罚方法,除此之外,没有别的更好的方法了!对此,我是永远坚信不疑的。而且,我还将会继续不断的制定和完善着我的惩罚,直到有一天改变众生!”

  佛祖见上帝态度十分坚决,已不存在任何改变的可能,便不无遗憾的发出了一声深深的叹息,转身离去了。

  这是佛祖与上帝的第一次会面。之后,他们同样在察视众生的时候又见过两次面,但也都是在争吵中结束的。

  于是,上帝继续着更加严厉的惩罚,以至于今天的世界里出现了更多的疾病和灾难。佛祖也在继续着他那心无所住的教化,但是众生却早已在严厉的惩罚和贪婪中迷失了自我,很难再听到佛祖的声音。

  所以,我们至今仍旧生活在恐惧与堕落里,难以自己。

  2005.8.10

  

打开钓鱼人APP  阅读全文
查天气、找钓场、学钓鱼;钓鱼人APP
打开钓鱼人APP  查看更多内容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