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钓友都有这方面的体会,入夏以后虽然气温升高了,不少时候鱼反而没有其它季节容易上钩,尤其大板明显少了许多。最近有好长一段时间野钓,虽是时常垂钓的老地方,先前时常出大板的水域,竟然连一条个头超过三两,称得上“板”的鲫鱼也没钓到。按照钓友老张的说法便是:大板聪明、狡猾,气温高、活性强了,游到深水区域去了,轻易不触碰钩饵。到底这种观点是否正确也无需考证,面对大板难钓的现状,挨着水草打窝垂钓,连竿上鱼的快感也不逊色“大板”多少。
时间:2023.06.02日。
地点:大沙河黄楼河段。
用竿:神戟4.5米。
窝料:老坛谷麦。
线组:1.5+0.8。
用钩:金海夕2号。
钩饵:蚯蚓。
天气:阴。
天天出钓,周围几条小河流里的鱼资源及鱼口规律也掌握个七七八八,野钓鲫鱼空军的时候很少。既便连竿上鱼,由于鲫鱼的个头偏小,连竿上鱼的次数多了,也就失去了许多雅兴。昨天上午收竿较早,便到东渔河橡皮坝察看一下水情、鱼情,临近河堤公路时就发现钓鱼人的车辆极其稀少。沿着河堤公路前行不远,发现在橡皮坝的西侧截断河水,正在修建一座大型水闸,橡皮坝东侧的河水断流,河床上的石头全部显露,垂钓已经不能成为现实。
老是在一片水域垂钓几天,总有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鲫鱼的个头偏小,钓了放,放了钓便会无形中产生一种俗人的厌烦,总想“丢掉芝麻去捡西瓜”。
在这片水域垂钓时常能看到鲤鱼、大板炸水跳跃,就是想不明白它们为什么不进窝咬钩,估计并不是它们的智商变高,还应该是气候的原因造成了这种现象,因为大家都有“鱼难钓”的共同感受。
河中的水草多种多类,我的窝点是片浮在水面的长秧水草,草根生长在岸边的浅处,拽住草根用力撕扯,前方就露出一片明水,打窝做为钓点,又不挂底损钩,聚鱼还比较快,捡这样的“芝麻”总比捡不到“西瓜”要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