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11日下午。
地点:乡村野河。
在同一片水域连续垂钓十多天,由于水位下降的太多,鱼口大不如前几天,鱼的个头也明显的偏小。对岸的钓友说,个头较大的鱼随着流水游走了,这地方不能再玩了。其实,我也有这种想法,一晌钓不二三斤鱼的水域玩起来就没有多大的意思。周边的几条河流离家都不太远,应该换个水域去试试,“惊喜”也往往会在这种情况下出现。
郑河钓场是去年这段时间常玩的水域,这片水域有条发叉的支流,形成了一个“丫”字形状的河叉,出年的同期出鱼较好,一天到晚都有人在此垂钓,今天来到这片水域后发现一个钓友也没有,岸边的杂草遍布,没有一处钓友坐钓的痕迹,心中不免有些发凉,不有八九如今鱼口不行,否则也不可能这么“荒凉”。既然来了,总要打上窝子试上一试,总幻想有惊喜出现。
打窝后就是一个慢长的等待,接近四十多分钟才来了第一囗,并且鱼的个头偏小。按照去年的规律不应该出现这种情况,这片水域的两侧偏深,地理位置优越,咋看都应该是片聚鱼的水域,偏偏现在就是不行,半天半天地才能等来一囗。
其实自己也有这方面的感受,选择钓点时,越是钓友多的水域越好钓鱼,鱼囗大多都好,而这些没人垂钓的水域往往鱼口较差,甚至还有可能出现没口现象。当然,也不排除“惊喜”藏在这样的水域之中,只是概率也相当地小,无奈之下,也只好把出现“惊喜”当做坚持下去的动力。
鱼口差了,有尾白条给口也没有多大烦意,钓鱼人的奢求在无奈之下并不太高。
这样给口的速度应该是些过路的“游客”,发现“美食”后才贪嘴中钩,总在“发窝”的幻想中耐着性子等待,随着时间的流失,这种等待也变得越来越为渺茫。
看来无人垂钓的“处女地”不可作为钓点,既便想试钓一下是否出现惊喜,也不可久恋。
最近哪都不好钓,这次来水没来鱼
可能是这种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