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到左老的一篇大作,主要谈鱼中钩后的逃窜方向,观点如下(摘抄):“我们提竿的哪一瞬间,鱼跑的方向有没有规律。有些朋友认定鱼总是往深水区跑,我对此持不同意见。我始终认为,鱼总是向你提竿的反方向跑。换句话说,鱼总是和你较劲,也只知道和你较劲,后果是什么它就不管了,”作者在文中列举了几个实战战例来佐证。但根据我自己与其他钓友交流的情况看,事实并非如此。
在我们几年的垂钓经验中,一般小型鲤鱼(1-2斤)你可以完全控制,大型的(3斤以上)往往是拼命往灌木丛,水草中,沟槽,悬崖石缝钻,更大的的鲤鱼特别是草鱼一般是向河心逃窜,那可是硬仗哈。
这个经验在我们长期的实战中已经得到了验证,拿最近几次(7月以来)来说,我的手竿在一个水库的河湾凹岸处,2-3米远的钓点,周围是带灌木丛的陡壁,水深2米左右,相信这样的钓位情况大多数钓友都遇到过。我在这里钓到的鲤,草,共40尾(4次垂钓,,1-2斤左右占一半,3斤以上3条,8斤一条。1斤左右的鲤鱼草鱼全部往旁边的灌木丛和悬崖边挣扎,半斤左右的完全可以控制,谈不上什么逃窜方向,2条4斤左右的向河心逃窜,1条3斤的往悬崖灌木钻。另外我的叽竿2号线被拉断7根,其中5根是被拉向河心断掉,2根是在灌木丛中拉断的,皆为10斤以上大型鲤,草,鲢。在实战过程中,我试过用该文章提到的方法来提竿(10次),结果有80%不是按照该文所称的方向(即提沟的反方向)逃窜,而是基本符合我在上面提到的逃窜规律,尤其是大型鲤草鱼。
以上情况表明,大中型鱼的中钩逃窜有它自身的规律,而不是按照钓鱼人的意愿,提沟的方向。
鱼吃食,洄游是有一定的规律的,它一般不会长期停留在一处,而是边吃边走,而且一般按照它的活动路线,凭记忆到可能有食处觅食,饱了累了就到深水中,刺草笼,悬崖石缝等它平时认为安全的地方休息。所以假如你钓到的是在洄游吃食路线上的鱼,它一般是往更深的水中逃窜,如果是窝子附近长期停留的鱼(即本窝鱼),它肯定不顾一切往平时待的地方挣扎。
以上是我的一些个人实战经验,望各位钓友灌水,扔石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