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本地有一句俗话,也是我们利津人的一句土语,不知道能不能打出来,也不知道朋友们能不能听懂,试试看。
"姑支不净是个病“。
我不知道有多少朋友听说过这个俗语,她里面有可能夹杂了好多本地语意,主要意思就是,真的是挺难解释的,打个简单的比方吧——比方说你家里有320银子,有事没事你就想消费掉,直到花到一文不剩了,也就没什么可惦记的了,才安下心来。
大致就是这么个意思,考虑了老半天,总感觉只有这一句话才能符合默城现在的心境,哪儿有鱼?哪儿出鱼?要不成天让人挂念,没有鱼可钓了,也就死心了。
丁王铺子是我近期第四次光临此池塘了,前三次每次都十斤开外,这样的鱼获很多朋友们都不怎么理解,其实默城也不怎么理解。
丁王铺子是一间野塘,这儿并不是说归属与管理,而仅仅是指池塘里的鱼种。
这是一间人工池塘,2009年这儿是区重点的饮水工程之一,很简单的说,这是与好多人生活息息相关的一间池塘,只不过是因为后来,村村通了自来水,慢慢的给废弃掉了。
虽然这里已经不算是村民的饮用水源了,然而这的水质还是一等一的好,因为这里的地质是沙土,而且池塘周边以及池塘里面都是有水草和杂草相继而生,本来这种半地上半地下式的水库有很少有污染源的存在,加上池塘具有一定的自我净化功能,池塘水质是一等一的优秀。
因为丁王铺子地处比较偏远,池塘也远离主公路等等交通要道,本来丁王铺子就是一个不足百户的小村落,年轻人都外出打工,村里基本都是处于一种空心村局面,知道此间池塘的人应该不算太多,而且距离城区较远大约有30公里左右,所以说原生态的味道比较浓重。
今天出门算是比较晚的,因为家庭生活不仅随意性强突发性也很强,虽然每一个钓鱼人都有一颗自由的心,而这种自由是建立在有责任的前提下的,钓鱼不成家,成家不自由,不要把家庭的约束归罪于一种不自由,其实世界上所有的自由都是有前提有条件的。
到达钓场赶紧打窝子。
酒米加粉饵,一直以来是默城我作窝的主要原料。
前三次一直是在北面和东面作窝,因为前三次钓获比较严重,起码得有40多斤吧,觉得应该给鱼儿他们一些繁衍生息的档口,就决定在池塘的西岸作窝。
这种原生态情况比较严重的池塘从来都不会让人过于失望,打上窝子没多久,就有斩获。
今天来以前我已经下好决心了,不过两的坚决不入护!
上一次钓的鱼平均分给了四家,其中同事小崔家是最后一户,分给了他一小塑料盆的鱼。
第二天和他一起遛弯的时候他就说:“你说你钓的鱼大一点也好,钓的鱼小一点也好,大的红烧,小的油炸,就是的,这不大不小,吃又不好吃,收拾又比较麻烦,扔了怪可惜的,吃吧又光刺,你说你啥意思?"
哎呀,大哥别说了,真对不起,都是我的错。
其实上一次钓的鱼大部分都是很整装的,只是刚开始的时候钓上来的小鱼还是挺爱惜的,没忍心放流,就放到了鱼护里,总共也不过那十几条七八九条的,没成想最后给小崔的多了点,却招来了他的非议。
今天默城一开始就比较加心用意,不过两的鲫鱼坚决不入护,将小鱼带回去影响默城的声誉无关紧要,朋友们不开心也可以理解,主要是怕影响鱼的生长周期。
传统钓挂蚯蚓一般都讲究藏钩的,由于今天咱们的目标鱼都是过两以上的鲫鱼,所以呢就不将蚯蚓掐断了,直接一整根穿挂,头尾露在外面,这样显得生猛巨大一些,小的鱼口也无法吞噬,专攻大板鲫吧!
今天做窝的这个位置,水草比较多,长线组实在是不好用,直接改成了六米三的杆子,2.0两米七的主线,七星漂朝天钩,只有传统装备才能胜任这样的一个环境。上面这样三两上下的应该比较符合默城的入护标准,看看这鱼的毛色。
春天的鱼都是一波一波的,遇上一波,下钩就咬就有动作,当七星漂慢慢被顶起来的时候,心里开了花一样,甜蜜的很,拉起来真的过瘾,那个上鱼频率可以秒杀80%的黑坑,如果遇上一波板板的话那就更爽了,说真的,野钓在水边蹲上半天能钓个两条三条这样的板板也已经很幸福了,而你一阵狂拉七八条,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呢?资源是王道,有了这么好的资源,真是钓鱼人的福。
今天来的比较晚,而且心事也比较重,再加上小资情调比较严重,又是烟又是茶的,还带着路亚打黑的装备,只要时机成熟还要围着池塘转两圈,不怕鱼难钓,就怕不专心,分心注意力不集中是钓鱼的大忌,也就是多亏了在丁王铺子池塘这样优质的资源烘托下,默城才有像样的鱼获。
最后上鱼获。
我可能要在东营利津待一段时间,到时候好好讨教一下!
能帮上朋友是一种荣幸
哎呀妈呀!羡慕嫉妒!
这资源太好了,质量也高
你说的没错!一两以上三两以下的鲫鱼坚决不能上餐桌。不大不小的全是刺,油炸,半天炸不透。红烧,没有半点肉!
被你发现了一个好地方
利害
这个地方太好了,如果我们每天都能在这种环境下做钓,那简直是掉进福窝子里了
是啊,三天两头都往这跑,三天不去就想去
牛逼牛逼牛逼牛逼太牛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