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摩拳擦掌的,就等待清明节放假这一天了。不成想——
清明时节雨纷纷,直让钓客欲断魂;借问钓场何处有,之家遥指去龙湖。
钓鱼人之家广大钓友非常熟悉龙湖这个钓场。哈哈!
淅淅沥沥的春雨,直到前半夜还下着。
清明清晨四点半起床,发现已经雨住了。赶紧着,直奔目的地。
这天来的这个钓位,心里是早已确定好了的,就是北岸的一处平整位置,水深约三米左右。
阴天和下雨天,温度起伏不大,是钓鱼的好天气。这个水深温度,应该是温暖适合鱼儿栖息的。
至于效果如何?那需要亲自试钓了。
由于钓场来的人较少,乱丢的垃圾也基本没有,比较干净,这才是我想要的钓鱼环境。
5.4逐鹿休闲钓竿,0.8+0.5线组,六号袖钩,半水调三,然后钓二三四目,饵重下压一目。
不习惯调平水,那样不好调整钓目。想调个三四五目,可钓灵、可钓钝,也可不灵不顿。
用老坛玉米颗粒打窝两勺,搓饵打频率。
今天是春季雨后垂钓,实际上是钓鱼大忌。雨后气温低,恰逢三四级东北风,低温五六度,这小风嗖嗖的,异常寒冷。
天气寒冷也挡不住吃苦耐劳的钓鱼人,往左一看,恰巧看到有钓友来此开始钓鱼位置了。佩服佩服!
这样的低温天气,正好适合钓远钓深,这是阳台我提前决定的。钓鱼要针对天气和鱼情做出调整才是明智之举,所以特意带来了矶竿,钓滑漂。
纺车轮是钓鱼人之家平台上的特奔品牌,外观样式非常漂亮,正适合我这个白色的矶竿。
浮漂采用了六十公分长的一苇芦苇浮漂,能钓行程搜索鱼情,还比较灵敏。
等上次剩下的饵料快用完了,再提前开一款腥香饵料吧!
奇怪的是,水底不平,漂目忽高忽低,这是到不了底啊!是什么原因呢?
真怀疑自己调钓有问题了。忽然想起来,这应该是水底长草了吧,从钩尖上刮起的嫩草,印证了自己的猜测。
矶竿滑漂传来漂象。
矶竿滑漂采用的是免调漂自动找底线组,不用找底,比较简单。
这个如同跑铅线组,只是漂座上面加个吃铅一克能滑动的铅皮座,这个是起到压风线作用。
抛竿到位后,关上纺车轮挡,浮漂会自己上浮出水面,这个时候摇动车轮收一点线,此时漂目会变低。中鱼漂象是浮漂跳动。
矶竿上鱼了,原来是个趴地虎,这么小的鱼,还能牵动吃铅六克的浮漂。
滑漂自动找底,上撸棉线结,一定要比大概水深多出一二米,不用找底,非常简单,节省了不少调钓浮漂的时间。
矶竿又传来漂象,上来了个鲫鱼。
天气阴冷,还下起来下雨。
垂钓到十点,5.4钓竿也就是上了几个餐条。
急啊!这是咋啦?希望中的目标鱼呢?
每次抛竿入水,浮漂缓缓下沉,到了六七目就停止了运动。这是没有到底啊!太奇怪了。
又加上铅皮采取跑铅钓,这下到底了,露出二三目漂尾,可是长时间无口。同样是太奇怪了。
这明显是水底有草啊!问题原因再次得到印证。
再来个钓离底十公分吧!去掉铅皮,再次返回到刚才的正常调钓。太奇怪了,问题没有解决,还是出现了六七目的漂尾。
通过抛竿发现,抛了八九分竿,接近满竿,线组下落,十有八九会让水草挡住,造成浮漂没有下沉。
原本有些晴朗的天气,忽然又下起了下雨,淅淅沥沥的。
这个铅皮,就是刚才跑铅钓用的铅皮外挂,用个曲别针就能DIY的,拆卸方便。
刚才浮漂钓目太高,没有到位,应该是抛竿太满的问题。既然这样,不如采用荡抛法,抛到竿稍不远的地方,大约一米多远即可,让线组保证垂直下落,这样就避免了水草挡住线组的问题。
这个方法无疑是正确的,轻轻荡抛,线组垂直下落,确实能保证到底了,出现浮漂微微上顶一目,即是中鱼漂象。
简直太爽啦,基本保证竿竿中鱼,可惜都是餐条,有的还一扎多长。
遗憾的是,垂钓时间不多了,给家中领导预约的是下午一点回家,由于连竿狂拔,推迟了回家时间。
另一个遗憾的是,三米水深应该选择吃铅大的浮漂,这样容易到底避免上杂鱼。可惜了,下次试试用大漂钓底的这个方法。
三十多条餐条,这次就不放流啦,因为家中养了二十多年的乌龟还要吃饭呢。
返回途中,有钓友垂钓,简单一聊,原来是钓鱼人之家平台钓友。
“我认得你,经常发帖子的。”哈哈!是的,骑行垂钓还经常发钓鱼帖子的,本地钓友只有我啦。
回到家洗了澡,领导已准备好了火锅。简单的生活,有鱼钓、有饭吃,夫欲何求哉!
哈哈!是啊!这就是我们钓鱼人需要的生活!
最后祝钓鱼人之家平台“欢乐渔人节”大卖特卖、惠及广大钓友更多福利!也祝大家大鲫大鲤玩的开心❤️❤️!!
还是兄弟的钓技高超,战空军基地还有这么好的鱼获佩服,同时对您的长期骑行钓倍加赞赏。
文章有干货满满,我要细细品味
这是哪里。?细节到位。
这领导是真好
绿色出行更健康
请问,滑漂用的漂子是吃几克铅的。
知道了,6克铅。
谢谢您老赏帖啦
谢谢云哥赏帖
龙湖二段
必须绿色
谢谢赏帖啦,滑漂吃铅五六克至十克左右就行
别客气了
好地方,好收获。
好地方,是龙湖湿地外河嘛,最近苦寻钓点不可得,清河也鱼获平平,能不能指点一二
龙湖二段这里
谢谢赏帖啦
龙湖二段最近一直不大上鱼,一段小鱼闹漂严重,好歹白条吃口凶猛,二段基本焊漂严重,好久才开始有口。不知道咋回事
兄弟就近野钓点在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