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25日。
“春钓浅”应该是不必怀疑的“春钓”规律,今天下午一点多我就来到钓点,刚下竿不久就过来两个钓友和我唠嗑,他们都说这几天的鱼囗特别差,没有垂钓的愿望,所以没带钓具。春季的这段时间正值大多鱼种的生产期,鱼的食欲不振也是现实,鱼难钓更不必争辩,许多钓友都应该有这方面的体会。但是,如果窝料具有一定的诱鱼效果,自己选择了正确的钓位(浅处),想有理想的鱼囗还应该不是什么难事。
这些日子,我的目标鱼是鲫鱼,所说的“窝料应具有一定的诱鱼效果”也是真对鲫鱼来说的。我的窝料是自配的,春节前儿媳妇给我大半包生了虫子的小黄米,我买了几包牛B鲫,用白酒泡制后每次打窝前加一两滴腥激素搅拌一下打窝,诱鱼效果十分理想,因为从给口中、鱼获中就完全可以看得出来。
前段时间气温偏低时我的钩饵是红虫,这几天气温升高一些,我将红虫换成了蚯蚓,鱼口并不比红虫饵的效果差,三两左右的鲫鱼给口好象比红虫饵的效果还好。(我认为:气温渐渐升高,从现在起,钩饵蚯蚓比红虫效果好。)
今天下午上鱼的速度和连竿上鱼的区别并不大,也该着长脸,两个看客直说明天也来这里垂钓。我认为“好窝料”的标准就应该用鱼获来恒定。再好的窝料打下去,如果诱不来鱼就不能说是好窝料。当然,我实事求是的说,我的窝料诱鱼效果好就好在“两滴”腥激素上。说真心话,我信服正儿八经的小药。我这几年在自己周围的钓友中也有一定的“知名度”,“不空军”“钓大鱼”几乎是熟悉我的钓友们的共识。有巧门吗?当然有,我就认准了咱们钓鱼人平台上的这几种小药,一般的我都有存货。首先,自己大小也是个文化人,相信科学首当其冲,正规平台推荐的小药根本没必要怀疑,自家评台绝不会为了自己私利损坏自己声誉,因为我认识自家平台几年了,专家们更不是“吃素”的。我也算过帐,这些小药看起来有些小贵,其实加个一滴、两滴的也就是一毛、两毛的成本,从鱼获的经济价值来评判那真是小巫见大巫的事情了,更不必说得到的让其他钓友“羡慕嫉妒恨”的荣誉感了!不再多加评说了,刚喝二两小酒,我的“杀手锏”在酒精的作用下不自觉的全泄露了,难怪老伴经常数落我,这辈子你要是不喝酒比这混的强八辈子了!唉,有吃、有喝、有花、有儿孙、会钓鱼,活一辈子就够知足的了。
“过了三月三,大鱼小鱼都靠边”的谚语不是空穴来风,这是先人们总结的精华。气温渐渐上升,春暖花开,万物复苏,冬去春来,饿了一冬的鱼儿自然也恢夏了活性,肯定要到适合它们觅食的地方找吃的。岸边一般水浅,升温快,食物多,自然而然地就成了鱼儿们的寻食宝地。
我偏爱夜钓大鱼,诸如鲤鱼、草鱼、鲶鱼、黑鱼、大头鲢鳙等之类的,它们一旦中钩后的挣扎力道及手感都是小鱼无法比拟的,极具惊心动魂的刺激感,同样守钓大鱼也要遵循“春钓浅”的自然规律!因为岸边的水域给鱼提供的食物,远远多于其它地方。
至于“春钓浅”是否有个“度”?到底多深才能算“浅”?我认为这也是一个不太容易下结论的问题。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水质,不同的气温等等因素对这个“浅”都有一定的制约。
从我这几年的垂钓体会来说,一米左右的深度应该就属于“浅”。但,这不是绝对正确的答案,我曾在二三十公分深的浅水域里连竿过,也在一米多深的深水域里爆护过。真对现场实际情况一定要灵活运用,鱼口不好及时改换钓点,何必在“一棵树上吊死”?
钓鱼人几乎人人都知道“钓无定律”,这虽是不必争辨的“歪理”,但垂钓中的“上鱼规律”仍然很多。作为钓鱼人也应该谦虚一些,多向有经验的钓友学习些。如今本科学历的学生一堆又一堆,硕士学位的学生一把又一把,其实能与钓鱼人相提并论吗?专职十年以上的钓鱼人都大有人在!若论资质比他们硬实的太多了。
总之,上鱼才是硬道理,鱼获好了才服人。只有多学习一些钓技,才能真正把握住“春钓浅”的尺度。
总结得好
老弟过奖了。
狂顶!
此钓友说的很道理!
学到了,确实钓无定律,必须实践一下
米虫鱼最爱,至于深浅,要看实际情况,比如4米水深,深浅结合部,有漫坡和坎,1米多深也是聚鱼或鱼道,草滩浅点无所谓,光板就不存鱼
现在的鲫鱼一肚子崽崽。
请问打窝时用的什么小药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