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暖花开,桃红柳绿,随着气温的不断升高,对钓鱼人来说,垂钓的好日子总算又正式开始了。我认为钓友们的钓技难分仲伯,即使在同一片水域作钓,之所以鱼获有时存在着一些差别,其因素仍然较多,诸如钓位选择、窝料差别、用钩号数大小、子线粗细、钩饵差别、漂相调整等都不可忽视,鱼口好,鱼获好,就能给垂钓带来不一样的心情,确确实实,我感觉钓鱼也是处处皆学问。
时间:2023.03.16日下午。
地点:野钓。
用竿:韧战5.4米。
线组:1.5+0.8。
用钩:金海夕1号。
窝料:酒米。
钩饵:红虫。
目标鱼:鲫鱼。
天气:小雨。
前几天的午后气温攀升到25度以上,野外垂钓的环境实属舒适宜人,鱼获也较为喜人。昨天一场六七级的大北方真的给把“西伯利亚的寒流”送了过来,今天气温骤然降到了个位数字。上午冒着寒冷垂钓了将近两个小时,仅有一些白条、麦穗之类的小鱼给口,总盼着“风雨过后见彩虹”,该调整一下窝料味型的没有及肘去做调整,总认为钓不了多长时间,来回折腾有些麻烦,结果一尾鲫鱼也没钓着,目标鱼没有能够实现,自感有些失落。
下午再次来到这片水域,天空漂落着稀稀疏疏的雨滴,虽然感觉有些冷,并不影响下竿垂钓,对“执着”“敬业”的钓鱼人来说,一般不是十分恶劣的天气环境,都不会阻挡住到岸边垂钓的脚步。接受上午的教训,来到钓点打窝之前先调整一下窝料味型,将在家中带来的大约半两左右的白酒滴入三滴腥激素和五六滴鱼开胃小药,搅拌均匀后拌入酒米中进行打窝,春节前后气温较低时,这种打窝方式很有诱鱼效果。对平时野钓来说,只要不间断的给口我一般不加小药进行调整味型,对天天钓了放,放了钓的野钓作风来说,为了多一些鱼获浪费小药着实还有些让自己心疼。话说回来,如果为“鱼获”而钓,加些这类小药还真有“立竿见影”的效果。
自己感觉野钓时的自然环境不仅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不同的时间段及不同的气候对环境也有一定的影响。坑塘、水库、野河等不同的地理环境里的鱼资源不同,水质不同,当然,鱼的生活习性也有差别,一味“默守陈规”的钓法显然会存在着一定的弊端。不少钓友都有这方面的体会:有的水域里的鱼对素饵喜好,有的水域里的鱼对荤饵钟爱;有的水域里适合浮钓,有的水域适合钓底等等。因此面对鱼囗不好或者根本没口时,建议不要轻易地放弃,要适当在某些方面做些适当的调整,也许极有可能地给自己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
我认为饵料或者窝料的调整大多确实要依据季节不同,气温不同等,在味型(香、腥)上做些调整,这至少是百分之九十多以上的钓友都具有的常识,只是有个别钓友在实际操作中忽略了这一点,就是一味的坚守,不管有没有鱼口,就是固执地恒下心来死守。这种做法守大鱼不冤,钓小鱼空军太惨!因此才导至鱼获不够理想,有时还会在左右钓友之间失些颜面。
现实垂钓操作中遇到让人惊喜的事情也时常发生,譬如不打窝子下竿就上鱼,上鱼就连竿,气死左右打窝钓半天的钓友。究其原因,可能是钓位坐正,扬竿抛入了鱼窝。(这鱼窝十有八九也是以上钓友残余窝料的诱鱼效果所至,不可能空穴来风。)我认为这只是偶然,并没有什么骄傲之处。我的野钓记忆中,野钓鲫鱼收获十斤往上的战绩都屈指可数,大多一晌下来三斤、四斤的战绩,不停地忙活,自感还有些身累、心累!面对重新放入水中的鱼儿,自感也有少许自豪与骄傲。
只要天天出外野钓,无形中就会积累一些垂钓经验,自然而然地就会把鱼获看淡。一竿、一线、一包烟,岸边一坐就半天,对有时间作钓的朋友来说并不是什么“稀奇古怪”之事,好这一口,爱这一口,这只是外行人所不能理解的事情罢了。
自己婆婆妈妈地说了半天,回过头看看自己的帖子,其中心也不外乎“灵活运用而己”,绝大多数钓友都具有这这方面的经验,大多面对不好的鱼口不是准备不足,就是偷懒而已。
岸边鱼竿来回挥,
鱼不上钩确实亏!
天时地利是外因,
垂钓更要用些心。
打油诗不错
敬业,勤快,办法多
主要是闲着没事干,总比打牌强的多。
这天还坚持钓鱼
爆护
这样的鱼塘随便钓
牛人,善于变通
随机应变鱼获满满
油菜花开了,应该又到了钓鱼的季节。鱼口不好在很大程度上跟钓位有关,二是资源,三是饵料,四是技术,五是运气。全飞铅从50公分搜索到底都无口,如何做钓?每一水层十几二十公分抽10竿左右。连续空三天,也没想过挪位置。有时挪位置也叫灵活改变。
爆护了
台钓穷三年,路亚毁一生。
哈哈,入了钓鱼门,从此断红尘。
鱼开胃好用不,咋用
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