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温稍微升高一些,立春之后的地气上升了,许多耐寒的花草已开始乏绿。很明显,立春之后的鱼口好了很多。通过自家平台刚结识的钓友小郑刚刚二十岁,是个和我钓瘾不分上下的执着钓手,大学刚毕业,给人的第一印象便是个精神气十足的小伙,我们一同玩了两次,给我的感觉便是:很会野钓,钓鱼技术不比一些老钓友差。
昨天下午我在野河作钓,尽管自己感觉身心疲惫也仅有几条鲫鱼的收获。小郑在距我仅有2公里的干李庄小窑坑作钓,他说他竟然连竿、双飞了两三个小时。
毫不谦虚地说,自己方圆几十里的野钓水域几乎玩了个遍,这片水域是废弃了几十年的“五七干校”的大窑坑,目前大大小小还有不相连的六个大水坑。除最东边的第二个大坑(面积200亩左右)垂钓无人过问外,其余都说有人承包,不能随便垂钓。其中的第一个大坑内,水面有几台养鱼人使用的增养机,还有一条喂鱼用的撒料小船,塘中养鱼无需怀疑,因为岸边的简易房中住着看鱼、喂鱼人。去年夏天我在最西北角的东西大坑垂钓时,临塘的看鱼人说他们放上了草鱼苗子,让我钓到后再放生水中。这是不用说的事情,因为这几年野钓小鱼从来都是全部放生它们,只为和它们游戏一番而己,每次无处可玩时就到这片水域玩上两个小时,从没有出现过有人不让玩的情况。
说心里话,这片水域里的鲫鱼个头太小,狂口的奶鲫吃钩如同盛夏的麦穗、白条一般,让人没有兴趣。都说水中有大鱼,去年夏天我连续夜钓了几次,结果一尾大鱼也没碰着,让我完全失去了垂钓的信心。
我感觉不同的水域里的鱼的生活习性存在着一定的差别,首先它们对钩饵的喜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这一点也许不少钓友有所同感,譬如有的水域里的鱼喜欢素饵,有的水域里的鱼对荤饵很感兴趣。野河里的鱼和坑塘中的鱼对窝料、钩饵的要求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野河的水是活水,河底淤泥一般较少,水底气味较为自然纯正。而窑坑之类的死水水域,水底的污泥一般都是又深又臭,随着立春之后的地气上升及气温渐渐升高,往往会产生一些臭哄哄的甲烷气体,一些底层活动的鱼便会上浮游动觅寻食物,因此野钓死水中的鱼层面食钩饵雾化诱鱼效果较好,同时,钓浮较好,要下推浮漂寻找鱼层,往往鱼获更为理想。
叔 哪个地方黑鱼多啊,刚开始玩路亚 想打黑鱼来
现在尚早。
不丛了
最后一段分析得透彻和实际,为果爷点个赞!
为你点个赞
太好了
好文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