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钓鱼的个体大小不均,这是个普遍问题,有时候你钓鱼一开始就上大一点的,越钓越感觉鱼有点小,有的时候一开始就钓小鱼,越钓越大。这两种情况都比较常见,反倒是在一个窝子里一会钓个大的一会钓个小的这种情况比较少见,因为鲫鱼都是成群结队的嘛,个体差不多的鱼喜欢呆在一起活动。
今天上午就是从小一点个体的鲫鱼开始的,越钓越大,最后一条收竿鱼20多公分长。
当时是因为时间原因,十点多就收竿回家了,感觉两个窝子里应该还有惊喜,十点半了鱼情开始好开了,却不得不走了。
吃过午饭处理点事情,就赶紧到环城水系东端园段上午打窝的地方,还好并没有人在这儿钓鱼,不然我会感觉自己的宝贝被别人横刀夺走了一般。
早上和制的窝底料还剩下不少,用方便兜装着,将上午的两个窝子补一下,不过是完全不需要太多窝底料的,只需平时用量的1/5或者是1/3就可以了,这次配置的窝料有粉料有小米也有大米,就是小鱼比较多的情况下窝底料也会有残留,现在这个季节小杂鱼已经不多了,或者是不太活跃了,而且现在很多朋友喜欢打隔夜的窝子,这两个窝子早上不到八点打上的,到一点多也就是五个多小时,轻微的补一下就很好了。窝底料分外打多了其效果有可能适得其反,就如同空调加氟利昂加多了与缺少氟利昂一样不制冷,因为无论如何窝底料的气味还是很浓重的,会使周围的水中的气味失去平衡,无形中会刺激到目标鱼,将原本的窝底料已经吸引过来的鱼又给吓跑了,所以默城建议少量的补一下窝子适量增加一点新鲜血液,以维持窝子香味的持久性就可以了。
虽然感觉自己的考虑挺周全的,但水中的鱼一般都不会按照谁谁的路线图去走的。
除了补上两个窝子以外,又重新打了两个窝子,多窝走钓一直是传统钓里面的精髓部分,上午没有把握住,下午一定要补上的。
略微休息一会儿,就开始在老窝子上探钓,不知道朋友们钓鱼的时候有没有留意鱼星?戳草窝子传统钓很看重这个小技巧。
下午的风向有点变,上午东风偏南,下午的东风偏北,在我处的位置这个风向很舒服。
风力不是很大,窝子里面的水面非常平静,从而可以更加清晰的观察到水面上的一些变化,你不可能及时发现每一个窝子里几时冒起来的鱼星,关键问题是鱼星会停留到水面上,只要你能看到那种很细小的泡泡,你的猎物便露出马脚了。上午最后一条收竿鱼的大板鲫,其实就是在离着窝子有两米左右的地方钓得的,其一说明现在的鱼真的是不爱动,距离窝子并不远,然而他并不去,再着说明看鱼星很有效,瞎戳瞎搞真的是很难钓到鱼的。
剩下的工作就是逗引你的猎物开口。
老窝子很快就上鱼了,个体不很大的一条小板板,中规中矩,毛色非常亮丽。
有其一必有其二,第二尾也很快就上来了,个体略微大了一点,但还不是默城的理想目标鱼,目测一下,不足20公分。
今下午的鱼口还算可以,默城刚想雄心勃勃的大干一场,却来了电话,说让回去拆空调,外墙保温要施工。。。。。
天呐,正如同一个饥饿的人看到一桌好饭食,还没吃两口就给人硬拖走了,什么感受?难受。
难受死了。
一条蚯蚓掐成两半,一半还很好用,另一半还没有用,都没正儿八经的开始就已经结束了,想想今下午也不可能再回来钓鱼了,多久才能等到一个鱼口好的时间段,就这么浪费了。
看看我俘虏的两条土鲫鱼,五味杂陈。。。。。唉,心里冒酸水,不,心里冒的是苦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