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儿浮头,说明水体中缺氧,鱼儿因憋闷难受而浮上水面,吸取水面表层溶氧以及空气中的氧气。此时鱼儿有性命之忧,哪有食欲,故有“钓鱼不钓浮头鱼”之说,我对此深信不疑。
在扬州邗江有一个叫公路集的村庄,在它附近,有一个紧靠扬天(扬州至天长)公路的坑塘,近似于方形,面积约有三个蓝球场大。据当地农民朋友讲,该坑塘是多年前一座砖瓦厂取泥烧砖留下的,坑塘中由于人工取泥留下了许多深坑高坎、“悬崖峭壁”,其深深浅浅谁也讲不清楚,总之,该塘是水难抽,网难捕,摸鱼人也不敢轻易下去,故此该塘成了为数极少的无人管的野塘,随着岁月的流逝,该塘中滋生了众多野生鲫鱼。正因为无人管理,塘里水花生越长越多,覆盖面越来越大,密匝厚实的水花生几乎覆盖了三分之二的水面,水质由此逐年变差。我和钓友钓鱼时常路过该塘,在淡淡的晨雾笼罩下,塘中明水区浮游着一群群大大小小的鱼儿,仰着头拼命地吸取水面和空中的氧,咂水之声不绝于耳,我们见此情景,只能望鱼兴叹!惋惜而去。98年初秋的一个星期天,我和钓友老王在距该塘约两公里的一口塘中垂钓,从上午6点钓至9点,鱼钩却似丢在了水缸里,漂儿纹丝不动。我看看火辣辣的太阳,再看看已丢下鱼竿躲到树阴下抽烟的老王,心想该去哪儿钓呢?盘算中想起那口鱼浮头的塘,鱼儿浮头说明水体中肯定缺氧,那塘中之水为什么会缺氧呢?若长期缺氧鱼儿不思进食又如何能生存和繁殖呢?既然鱼儿能生存就说明那塘中有鱼儿生存的条件,也就是说鱼儿肯定进食!但鱼儿何时进食呢?想到这我脑海中浮现出那坑塘四周密匝厚实的水花生,心中一亮,造成水体中缺氧的罪魁祸首肯定是水花生,其一密密匝匝的水花生覆盖了大部份水面,大大减少了水面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使空气中的氧溶入水中的量大为减少;其二水花生大量落叶的腐烂分解也将耗用水体中大量的氧;其三当夜幕降临时水花生和其它水生植物都停止了光合作用,不仅不再产生氧气而将耗用水体中本来就不多的氧,可以设想:在每天太阳升起之前,水体中溶氧达到了一天中的最低点,导致鱼儿上浮吸氧以求生存。那么随着太阳的升起,塘中所有水生植物开始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而释放氧气,同时由于气温升高,空气流动增加,风吹动水面也将增加水中溶氧。据此推测,在天气晴朗,气候适宜情况下,9~10点钟之后,水中溶氧应该能达到鱼儿进食的要求,也就是说鱼儿应该在9~10点钟以后有可能进食。我越想越觉得有些道理,便把自己的推测告诉老王,老王听后也赞同,并说:反正这儿也钓不着鱼,不如去试一试,实践出真知嘛。两人说干就干,匆忙收拾好钓具,直奔那坑塘,到那一看水面上浮鱼果然已少了许多,故连忙展开钓具,选择钓点,我选择了紧靠公路的一边,而老王则去了对岸。由于岸边水花生太多,我用六米八的“东野”手杆只勉强够到两个可以下钩的钓点,一测水深一米不到,随即用丁香酒米打了窝。再看时间已过十点,不再等候,钩挂用麻油浸润过的红蚯蚓,满怀希望地伸竿垂钓,约莫过了10来分钟,窝中升起一颗小小的鱼星,我心中一喜,轻轻地将钩提了一下,一会儿漂抬了上来,我竿一扬一条100克左右的鲫鱼轻轻地上了岸。细观这鲫鱼,虽小但却厚实,全身黝黑之中泛着淡淡的蓝光,是地地道道的野生塘鲫,我将鱼举起向老王示意,老王点点头并用手指指他的窝点,看来他那里也有鱼讯,连忙将鱼装入网兜,扒开水花生养入水中。挂饵伸竿再钓时,两个窝中已是鱼星点点,下钩不一会就有鱼咬钩,这塘中鲫鱼咬钩非常老实,全是那种漂轻轻一点后上浮的漂象,几乎竿竿不落空,清一色重100~250克漂亮的野生塘鲫。一条接着一条,钓得我忘记了饥渴、忘记了时间、忘记了一切,直至老王吵囔着要吃中饭,看表已过12点,再看看网中已有十来条鲫鱼,这才恋恋不舍地放下钓杆。问老王收获几何?他说只钓上两条小鲫鱼,我不信,他举网兜示之,的确如此,问其原因,他说窝中鱼星不少,但鱼儿就是不咬钓,每次下钩漂总是抖动几下即止,那两条小鲫鱼还是半路截钩钓上来的,我闻言后再看他的钓组,钓深几乎有2米,细细一想便恍然大悟,由于他的窝点太深,尽管时近中午,上层水体中溶氧状况虽已改善,但下层水体的溶氧状况仍然很差,窝中诱饵虽已将鱼儿引来,但鱼儿不能沉底吃饵,只在半腰转悠,见钓饵下来,即追逐钓饵沉入水底,但刚尝到钓饵又憋气不过,只得丢下钓饵上浮,因此产生窝中有鱼星,渔漂抖动几下即止和鱼儿半路截钩的现象,而我这边水深1米不到,水体溶氧状况良好,故可连连上鱼,我建议时间已不多,不能再折腾了,饭后就钓公路边的两个钓点(其它位置都试过均比较深),老王同意,于是我去给两个窝点补诱饵,老王准备酒菜。下午一点多钟,我俩喝足吃饱,抖擞精神伸竿再钓。整个下午两个窝点鱼星不断,我和老王轮番上鱼,你一条我一条钓得不亦乐乎。钓至下午四点半,想想还有近二个小时的回家路程,逐收竿清点战果,我获鱼三十一条,老王十六条,两人带着过足钓瘾的喜悦和丰收的成果,沐浴着夕阳的余晖蹬车回家。
从上例中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不要把“钓鱼不钓浮头鱼”看死了,碰到鱼浮头的塘,不要轻易放过,要分析“鱼浮头”的原因,寻找钓机,说不定能有意外之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