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说这么狂拔的口,自己是冰冷的机器,无情的杀手,今天温度一降,立马就给羡慕上了昨天的无情与冷酷。
先上今天的鱼获(也差不多30多尾了)
中午饭吃得早,睡了一觉醒来也才1点,不钓鱼还能干嘛?当然是钓鱼啦
出门时候在纠结,去哪里 去哪里?无情的机器得去挑战一下。
看看虽然温度显示17,昨天上午显示17℃我还是单外套加短袖 一条牛仔裤,今天羽绒服 保暖内衣 秋裤……
最后还是选择了保守
(我觉得应该给我这个机智的选择必须点赞,毕竟前面空军久了才钓个两场好鱼又开始要作的心给按下来了)
出发吧,伟大的钓手!
到达钓位,估计是因为我上传钓场不成功的缘故,从钓位痕迹学跟现场情况,直接判断,这片的鱼,依然由我主宰……
鱼竿:2.7双子鲫
线组:2+0.6 3号袖(子线 主线都是自己手工,更小的线也已经送钓友了)
浮漂:阿虞1.3克
窝料:糠饼+红虫颗粒
饵料:红蚯蚓
今天垂钓依然可以分几个部分:
第一个部分是打窝 诱钓
昨天钓了,鱼群密度高,而且还补了窝的,怎么会了?不应该下竿狂拉?
现实就是如此,我先直接下竿不打窝,就是想试一试窝子里面有没有鱼,试了一圈,没有。然后开始打窝,打窝后采取了逗钓的策略,从窝子边缘往窝子里面挑逗。
十多分钟过去了,就一口,还脱钩了
这个时候我还在考虑是不是线的问题,毕竟昨天用了的,状态不好了,立马更换
又逗钓了5分钟左右,此时,才终于上了一尾
这来鱼了,那就好说,接着又脱钩了,飞半空掉了,确实可惜了点…
掉了这个鱼,开始了差不多二十分钟左右的尴尬。没口,怎么逗都没口…
摸了一下鱼钩 铅坠,好家伙,直接都有寒意投过皮肤钻骨头了
窝料全部一次丢进去了,昨天鱼群估计也是散开了,这么冷的水,发窝估计也慢
只能再想一个策略了,蚯蚓在被刺激以后不是表皮有粘液吗,那就刺激蚯蚓有粘液了再挂钩了逗,然后保持一分钟不中鱼就换蚯蚓继续
(这个是模拟饵料垂钓会雾化诱钓,我用蚯蚓这个刺激是增加气味的扩散,同等的原理)
也好在这么坚持,个把小时的等待终于上第二尾了,这也算是第一个阶段的结束
第二阶段是保持频率,摸索鱼口
这个时候,下竿以后,挑逗以后开始有口,但是脱钩率也有些高,3.5的钩门都吃得不好。
先是调整了浮漂状态,带蚯蚓是半目的状态,我钓一目,让两个钩尖给立起来,蚯蚓往钩尖上去(这个无刺的一个不大的好处就是蚯蚓容易跑,出口了,刺鱼没有鱼,倒是蚯蚓没了)。这个时候的动作也开始大了一些,脱钩率开始下降,结合了第一阶段的策略,开始渐入佳境
第三阶段,渐入佳境打成功率!
这个时候的鱼口依然不算好,但是比刚前面一个小时来说,已经是完全的天囊之别。
不过也还是在垂钓过程中发现了一个小规律。
拋饵下竿后如果没有动作,挑逗三次不动,立马扬竿了再拋竿,我也是在这个时候钓得发现了动态会更加容易吸引,而挑逗鲫鱼并不怎么给面子。
这个时候鱼是有了,就是比钓饵料抽频率还累一点,每次都都要比一下蚯蚓,再挂跟换,饵料一拉搞定!(可惜这里鱼服蚯蚓多过饵料,我得妥协鱼口)
就简单的选几尾鱼照片作为代表了(我蚯蚓在这里钓这几天,第一次中白条,刃子)
第四阶段,悲催期!
万万没想到,3点钟的时候,浮漂突然重口,有力的黑漂,一扬竿,不动,我以为挂底(但是钓这个地方这么久没挂,也不应该存在呀)
我就保持了不动,突然有点摆头一样,然道这还能遇到鲤鱼?
想着我一钓鲫鱼,今年已经这样子很多次了,不奇怪了。只是奇怪这个天气怎么会遇到这个大哥,好出口的天气,死守不到的大哥。
哎呀…脱钩了…留下水面的搅动的水泡
这个大哥不声不响的来了,我好不容易给钓出来的鱼群,已经散了。
后面坚守了十多分钟,上了一尾小奶鲫
天也是暗沉得快,加上我这背光,眼镜盯得又酸又胀的。钓了两个小时了,差不多收了算了…
总结
1.气温降不多,但是大风导致了水温降得厉害,发窝慢。而且昨天的鱼群也散了
2.利用自己手头资源的最大化去打出来优势。蚯蚓没有饵料的诱钓结合,但是把蚯蚓进行刺激后,可以起到等同的作用。
3.没选择去其他钓点,我觉得是今天最正确的选择,诱钓这么慢,如果去别的不熟悉的地方,大概率空军或者一两个鲫鱼,草草结束。
4.每一个地方的鱼不一样,最大化的去变化,去找规律,为什么人能够主宰地球生灵,是因为人会去适应了改变。钓鱼技术我认为是很好学的,就那么多方法,而灵活的改变是需要实际的面对了很多的情况才能积累的。
5.遇到大鱼是我万万没想到的,钓不上来我也是觉得很正常的,一个钩小,二个我蚯蚓在钩尖位置,会导致打不穿跟打的鱼嘴只能挂一点点。面对大鱼一寸长一寸强。
钓获原地放流,毕竟这里窝量今天放得大,希望能够不散了,聚起来更多,明天再做无情杀手。
下辈子我也像你一样玩
我不希望有人跟我这个样子,我是因为病情只能钓鱼打发时间,其他事情什么也做不了
你还可以钓鱼,羡慕啊
不要羡慕,因为已经每天生不如死的5年多了
感觉是方台湖边上的沟子
不是,七分场十队
身体健康,什么都不是事,
是的,健康最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