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鱼,是祖国文化中独特而意蕴丰富的文化符号,是户外活动者的一个去处,在今天众多的垂钓者中、也有我的身影。
平常来到运河的时候就是钓鱼:蓝天白云之下,或是绵绵秋雨之中,总是想尽办法如何引鱼上钩,将鱼从水中钓出。
钓鱼,最初留下的是儿时的记忆。那还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初读小学的时候,彼时没有现在这样多的课外作业;放学了,拿着自已做的鱼竿,鱼竿就是山坡边上砍的细长的竹子,找母亲要一根纳鞋底的细绳子,用钳子将大头针弯成鱼钩,浮漂是去鸡圈捡的鸡毛,到粪堆地挖上一瓶蚯蚓做饵料,就去流经田野的小河钓鱼。钓到鱼后,在小河边扯几根芦苇将鱼串着放在水中。那时候的鱼真多,咬钩的大多是鲫鱼,不要好久时间,就能钓上一串有十多条,成年人巴掌大一条。
参加工作后,周末休息的时候来到塘边钓鱼,这个时候用上碳纤维的鱼竿了,饵料、窝料及鱼篓,渔具店都有买。自己钓鱼的工具十分简单,就是一支光威5米4的手竿,拿上一个渔篓,成品饵料或一袋蚯蚓,一瓶窝料,两付七星漂套线。轻装来到运河边,头上烈日也罢,雨打也罢,专注着水中的浮漂。最是清风徐徐、飞鸟鸣啼的时候,忘却喧哗、与水中的游鱼斗智斗力,身心倍觉愉快。
大!
文采斐然
好文,好鱼
你好位置在哪里呀
盐关桥东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