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10月6日(周四)农历九月十一
地点:延吉 . 帽儿山鱼池
用竿:4.5m/5.4m
线组:主1.2+子0.8
用钩:细地袖7#
钓法:悬坠钓法
钓饵:商品面食+大地蚯蚓
窝料:牛P酒米
日出日落时间:05:24/16:55
话说国庆小长假恰逢重阳佳节,过了重阳节与几位钓友相约到帽儿山鱼池垂钓。6日早5:30分许本人与小孙钓友同车而行,中途与老张和老邱俩钓友会合,6:00时许到达帽儿山鱼池。
小孙和老张钓友停泊好车子,大家下车巡视一番,只见钓场晨雾弥漫,上下两池均没有人。老张和老邱钓友驱车前往东岸骅尖处选位;本人和小孙钓友则就近就便在在大坝附近选位。
6:30分许大家出竿打窝完毕。当天本人和小孙钓友每人祭出5.4米和6.3米两把钓竿,钓深约2.5米左右。老邱钓友出了5.7米和6.3两把竿;老张钓友则出了5.4米、6.3米和7.2米三把竿。
日出之前十分寒冷,实时气温在2℃左右,半夜竟达到零度,水桶里的水结了一层薄冰,为了御寒我等都穿上了毛衣毛裤或羽绒服等,开饵过程中接触到鱼池里的水那是拔凉拔凉的。
6:45分许 , 一轮红日冉冉升起,徐徐爬上树梢,温暖的阳光撒落钓场给人带来丝丝暖意。7:00时许,本人帅先开竿,那把5.4米的钓竿浮漂异动,扬竿刺鱼,中了条半来斤的鲫鱼。
7:30分许,坐在大坝处的小孙钓友6.3米的钓竿黑漂中鱼,从弓竿程度和挣扎力度上来判断个体较大,溜鱼靠岸/抄鱼入网,是条约2.5斤重的香鱼,他说这是今年钓获的第一条大鱼。
8:00时许,钓场陆续又来几个钓鱼人,有位朝族钓者落坐我和小孙钓友之间。有趣的是老张和老邱先来的还没钓着鱼,可后来的钓者却频频上鱼,老张过去查看,人家是用面饵作钓。
9:00时许,随着气温水温回升鱼情渐入佳境,老张也钓获一条大板鲫,老邱没得换位坝中。本人5.4米钓竿慢蹦上鱼,出现一次双尾,6.3米钓竿却一口没有,于是换出4.5米的钓竿。
10:00时许,小刘钓友姗姗来迟,落坐于小孙钓友的右手边。用面饵一阵狂抽之后连连上鱼,把左右两侧的钓者都给打闭门了,稍后不久,那位姓辛的朝族钓手便收拾东西走人了。
10:00时之前风平浪静,10:00时之后风渐加强,瞬间风力能到达3~4级,看漂十分困难。11:00时许,老板娘亲临钓场查验/收费,小孙和小刘分别付费,本人以微信红包方式付费。
12:00时许,午餐时间到了。大家拿出吃食自助解决,小刘钓友送给本人一份自发热火锅。期间离开钓位洗手,回到钓位发现5.4米钓竿浮漂大幅位移,扬竿刺鱼钓获一条大板鲫。
午餐之后,老邱钓友从坝中搬至本人右手边;老张钓友在换饵过程中偶然收获一条大板鲫。一下午本人仅钓得这一条大板鲫,小孙钓友则得两条大板鲫,小刘钓友的成绩似乎好一些。
16:00时许,老张与老邱钓友因故先行离场。16:30分许,本人和小刘/小孙钓友同步收竿,装备上车。他俩将大部分鱼获交给钓场老板回鱼并说赔了12元。而后告别钓场,打道回府。
涉钓小结:
1.鱼获情况。当天本人钓获11条大板鲫,送给老邱钓友两条,余下9条称重6斤;小刘和小孙钓友两人共钓获1条香鱼和20来条大板鲫,回鱼时称重12.4斤;老张和老邱钓友只钓获1/2条大板鲫,没能上岸。
2.天气情况(定位于帽儿山国家森林公园)。据钓鱼天气预报,当天多云,西南风2级,最高温度12℃,最低温度0℃,昼夜温差12℃;湿度35.0%,气压980.2hPa,比历史同期平均水平987.4hPa低7.2hPa,钓鱼指数为64分。
3.鱼情分析。10月3日以来本地经历了一次寒潮,大幅降温8℃左右。钓友们知道,气温偏低对垂钓将产生较大影响,因此鱼获大不如前也在情理之中。再者,发现该钓场偏塘比较严重,同样是大坝附近深水区,有的地方出鱼,有的地方却不出鱼。另外,为了避免小杂鱼闹窝一味地坚持用蚯蚓作钓不是明智之举,因为天冷水凉之后小杂鱼已不咋闹窝,实战经验告诉我们,在这种情况下用蚯蚓作钓远不如用面饵作钓上鱼快、钓得多,本人建议上钩挂面饵/下钩挂蚯蚓作钓,诱钓结合,大家不妨试试。
真实写照,客观记录,亲身感悟,原创不易。
感谢各位看官的阅读/点赞/评论和关注。
谢谢分享,辛苦啦!分析到位
羡慕啊,钓鱼都钓到朝鲜去了,老板娘的相貌有点凶猛啊
小结做的挺好感觉还是面食口要好于其他饵料。
最好是红虫鲜虾饵肉夹馍,但是成本较高
是帽儿山,倒闭的民俗村那个池子吗,我记得锁了车不让进,还是考试帽那个
不是民俗村那里,是民俗村左手边沟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