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晚上回家路过一个小水沟,见到有人拿鱼竿飞奔而来,那冲下水的速度如同离弦之箭一般,我静静的观看了一会儿。
我觉得有必要今天去试一试
这气温,怎么说了,前天37℃,昨天18℃,现在12℃,起床直接人给冻傻了。我还说怎么18 9℃的天气穿这衣服怎么这么冷的,以为自己体质差成这样子了。
立马的穿上秋衣秋裤,整件针织衫。
反正离家近,提前开饵了。
饵料:不空军+通杀香+拉丝粉(天气冷,现在冷水开饵明显状态差了)
窝料:红虫颗粒
鱼竿:3.6双子鲫
线组:2+0.6 3号袖
浮漂:易水寒1.6克
到了水边扣了个水葫芦洞,简单打个窝。
我去,在岸边看还好,以为没什么,颗粒醒目一丢下水,得了,换地方吧!(直接岸边能够看得清楚颗粒在水底)
风又大,瘾又粗,今天降得这么厉害,昨天就已经口不行了,这出门兆头有点不好。
今天的目标是:锚个小杂鱼都行,只要钩上能挂货上来就行。
立马回家,再拿点窝料!(果然,今天钓鱼得多带点东西,不到水边说不清楚情况了)
再寻个背风位置好下竿的地方吧…
摆开架势,频率起,整整半小时左右,一个正经口没有,唯一一个不正经的口还只是留下了一点纪念。
(手指端的鳞片)
摸摸了手中的饵料,冷水开饵开得坚若磐石。
于是,我做出来了第一个改变
把饵料给拉小 修小 改散一些,钩尖挂饵。
(手机隔得近拍出来饵团显大,而且故意让饵料更加的松散)
这时候慢慢的有了一些动作,鱼吃口的漂相,我自己形容我自己状态不好的时候,气若游丝…爱吃不吃,要吃不吃的
接下来,第二个改变来了,下拉浮漂让双钩全部离底。
(说实在的,1米左右不到的水深,12℃的温度,钓双钩离底在这样的天气,不多见)
至于效果嘛。
来了 来了
其中还跑了几个,头顶上是树,前面草又高,自己又是蜷缩了蹲着的,反正钓上来也是拍个照片就放的。
哟呵,还有放生不愿意走的,容我拍个照片了再帮你
这第二变过了,那还有第三变,钓鱼本来就不是什么墨守陈规的事情,依着自己的感觉走去变化,去不断的尝试。
我把浮漂再往下拉了3厘米左右,这个时候就是离底差不多5厘米左右了。
主要目的是因为水面有点风,可以增加一点动态。效果确实出现了,这个时候的漂相已经不是小顿口了,而是重顿口黑漂。
鱼获来了,还来了个三连竿
我这想着,既然都这样了,饵料又硬,轻挑应该影响饵料附沟应该不大。
于是在窝子里面轻挑
后又改了从窝子外围挑到窝子里面来。
效果也还是不错,有收获
钓了差不多一个半小时左右,蜷缩在那坡下,膝盖顶不住,加上风大吹得也冷,已经十八般武艺只差抽水了,没口就是没口,收 收 收
最后总结一下:
1.天气的两级大跳跃降温,人都难受何况鱼也是,必然的对鱼口有很大的影响。
2.钓技的变化是很大的关键:
有很多钓手很纠结,一下是变化了有口了就一定要连竿(强求一定结果如何)才算是有效。
还有的是技术话语一大堆,操作了也行云流水,但是一实战就不行了,抓耳捞腮的。
最近应该看我帖子的钓友们都发现了,我面对情况的几套:
开始钓底不变应万变
多观察水情与气温环境的变化
看到气温气压变化了,立马还钓法
在再就是改了也不死了蹲,灵活的把钓技去融合了使用
3.饵料问题,现在的温度,真的是需要用温水开饵了,不然发丝不行 坚若磐石,直接影响出口效果。
4.线组的搭配
线小
钩小
钩轻
不建议用1.5克以下的浮漂,因为本来就口轻,铅坠太小了线拉不直,影响出口效果,而太大的浮漂鱼小又吃不出来。我个人是用1.6到2.7之间,根据鱼竿长度以及鱼钩的大小重量来决定。
你这水这么浅浮漂还是钓小鲫鱼线组又不大,小些的浮漂1.5到1克正合适,大了反而不合适
漂太小了变动就要调漂,我这个人懒
钓了麻辣鱼厂的板鲫,再看你釣约鲫鱼,真的是冒眼睛看
你花说
麻辣鱼厂已经干了,每天起来上万斤鱼,每天上干人
怕,一收竿子,我要哭死,7.2滴1800
天气反常,这两天没有开钓,气温不佳,钓鱼不理想,难得你那里资源丰富
可以可以!
我这个还不是钓得好的,还有很多钓友他们选到背风的地方,钓得比我强
谢谢
变革才能求生存
情况复杂,没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