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结束以后,睡了一觉,醒来吃了个饭,2点了,原来不打算出门的,一看有快递信息,心思一下飞到了某个半山体水库了,刚好是顺路可以拿快递。
那就去去看看情况如何吧
车在山中摇摇晃晃 摇摇晃晃
到达目的地,我给取名叫的:秘密水库。
此水库为山泉水库,不大,最深的时候为大概4米过一些。
原来与钓友钓了鲫鱼 小鲤鱼会选择性的放一些,为了没地方的时候可能过来爽竿的。
(水也所剩无几,而且全部已经绿了,几个月没水源来,没干涸我都已经觉得比较高兴了。)
(下图一是去年年底的时候)
下去最深位置,有人放了地笼,看情况也是很久没有动过了,提上来发现里面有条鳝鱼,有个半斤左右了,我说在岸上一点放了给拍个照片的,结果溜太快了,拍了个水里面的尾巴!
本着来都来了,连鳝鱼都还有,应该没有给我弄绝,试一下还有没有鱼,是不是有惊喜能够来个鲤鱼抄网下水开光…
鱼竿3.6双子鲫,线是昨天的2+0.8 5号袖,先试一试情况,再做决定,毕竟里面可是出了大鲤鱼的。
饵料不空军+速攻,窝料红虫颗粒。
浮漂易水寒1.6克。经典调4钓2。水深90厘米。
摆开架势,就地取材整了个简易炮台,拋到钓点打了窝,拉饵先行,先给来一波频率诱惑。
抽了20来分钟后,浮漂有了明显动作,顿口 顶漂都打不到鱼,边上开饵洗手后的残留有了小杂鱼的踪迹,我估计是小杂鱼进了窝。
(图片放大可以看小杂鱼)
换钩 换子线,这可是自己放了鱼的地方,空军很没面子的。
改用自己现在最小的线继续。
拉饵下竿浮漂一直动作不断,差不多个把小时后,窝子边上有了明显的两窝鱼泡,这天气冷了,发窝也慢了。改搓饵抽了十多竿后,终于上鱼,小鲫鱼一尾。
可惜了拖边上脱钩了,拍了个水浑,鱼是见到了,不大,2两左右。
由于小杂鱼的关系,又是沙底,有些软,我改成了搓几竿后就拉几竿,钓拉饵的时候就离底2厘米左右。
在不停的等待中,终于在数不清的顿口 黑漂 的空枪里面,斩获上岸一尾。
快两个小时的等待,必须多拍几张照片。
鱼身体修长,肚子不大,嘴巴是淡淡的黄色,茧比较厚。
嘴部特写
跟普通鲫鱼有明显的区别,下鄂位置是一个直的,估计也是因为在石头上吃苔藓撞击多给生长成了这个样子。
拍照完成,放你回家!
继续保持同等的频率,然后车祸了一尾小杂鱼。
5点钟了,两个半小时,山上温度比山下完全不是一个级别,而且山风在水库里面呼啸了吹,明显的感觉体温抵抗不住了,感冒划不来
撤退 撤退
还是总结一下:
整个垂钓中窝子里面一共出现4个鲫鱼鱼群觅食的鱼泡,边上也有,一直不开口,我认为应该是鱼在这里除了苔藓(现在水位下降都是沙底,估计是吃里面的小杂鱼与小虾米维持生存,对饵料并不敢兴趣)。
再一个有地笼的迹象以及人在水边深的脚印(这不是一个灌溉水库)我怀疑有可能被电工祸害过里面,导致鱼群密度的减少,在食物匮乏的时候依然不抢饵。
或许下次再过来拿快递去试一下可以试一下蚯蚓,把鱼竿换4.5了钓远试一下。
上山容易 下山难,这山上倒车,确实麻烦
最后,有必要为这个水库作上一篇小文章。
再通过文字与风景的结合,让钓友们羡慕我的私人菜地
墨山水潭•赋
作者:本人
洞庭之北,江之南,有山,石如泼墨,面黑而内黄,质松散而粒粗。
传,天大旱而无收,一僧人过路,口含墨喷吐云间而下墨雨,石头染色而名日 墨山。
山顶有庙,东南半山之下,一水潭,深丈5尺有余。
引星河之水而润万物,引九天之风育生灵。
尾细而延绵直上,不知何时而成。
石中生木,屹立风雨不倒。潭中生鱼,鄂平而上扬,缘厚黄,体长雪白,身健有力。
水质清,捧于手心,可静心 消愁 解郁!
墨山历史
文笔不好,见笑了
奈何本人没文化,一句我槽走天下。
烟墩二队后面
这都被发现哒,你放鱼没?没放鱼不准钓
清白只有3两
花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