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菜单

野钓小鱼,不同水域鱼层存在着一定的差别。

果果的爷爷爱钓鱼2022-09-13 18:51:51

时间:2022.09.13日。

白天守钓鲤鱼比夜钓有着一定的难度,关健是外部吵乱的环境造成的,鲤鱼不敢近岸,自然钓到的可能性就不大。白天有点空闲时间就要带上竿子到水边甩几下,和垂钓早已结下了不解之缘,目标也只能冲着白条、鲫鱼之类的小鱼而来,短时间垂钓到大鱼的希望十分渺小。

进入秋季作钓,只要目标对着小鱼而战空军的几率很小,首先掌握着钓点的选择,水草前应放在首位。酒米打窝,蚯蚓或腥香料做为钩饵垂钓,效果都较为理想。不过,不同的水域由于水质不同,鱼层也有所不同,这一点往往被一些钓友所忽视,这也是鱼获不好的主要原因所在。

如果水质不好的水域,一般水底腐植物较多,於坭较深,会产生一种沼气,水底臭味较大较浓,除鲶鱼等极少数鱼类适应以外,大多鱼类都游动在中上层水域活动,这时在进行钓底,往往很容易空军,必须下捋浮漂寻找鱼层,哪个深度有口就选择哪个水层作钓。

相反,如果水质较好,水底没有过多的腐植物产生臭气,况且经常走水,这样的水域鲫鱼一般都在底层活动,钓底往往都有较好的收获。

总之,每到一处生疏的水域垂钓,首先就要观察水质情况。尤其长年不曾干涸过的湖库、坑塘,大多水底於坭较深,存有臭底现象,如果底层没口,必须下捋浮漂慢慢寻找鱼层。而河流的水质一般较好,往往底钓效果较好。钓无定律,不管咋说,鱼获才是硬道理,怎么上鱼怎么钓才是真正的王道。

打开钓鱼人APP  阅读全文
查天气、找钓场、学钓鱼;钓鱼人APP
打开钓鱼人APP  查看更多内容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