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鱼原本是一项生产活动,起源于原始社会人类为获取食物的一种生产方式。
约五万年前,古人类刚刚学会直立行走,就已经有了石制鱼钩,不过这种鱼钩可能只是一种钩鱼工具。我国考古学发现证明,中国钓鱼史起源于新石器时代早期,至少有7000年历史,如6800-6300年前的西安半坡文化遗址中,就出土了大量的骨制鱼钩,这是真正用于垂钓鱼类的生产工具。
在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周朝),钓鱼主要是平民谋生的一种生产手段,也有少数如虞舜、姜太公、周穆王等帝王将相垂钓的记载。鱼钩也由骨制逐步改进为青铜器等金属制品。
在我国封建社会时期(秦-清),垂钓在士大夫等上流社会才逐步形成了高雅的休闲运动,真正普及源自北宋早期第三、第四任皇帝宋真宗与仁宗父子的酷好,上自士大夫、下自芸芸学子争相效仿,自此,垂钓之风盛行天下。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同射击、骑术一样,垂钓也从生产手段演变为一项锻练身心健康的体育运动。它是动静结合、体力与脑力活动相结合的休闲运动,是人类亲近大自然、回归自然的一种体验与历练,对增进健康、强体健魄、预防疾病与康养康复、提高文化素养与精神文明建设、丰富人生生活、加强人际关系、促进人类社会和谐等,都有着重要意义和积极作用。
目前,垂钓运动的发展已经国际化。1952年2月22日,国际钓鱼运动联合会在罗马成立,目前共有60个会员国或地区,2003年,中国正式加入该国际运动组织。这是一个国际性、严谨的、充满各国钓鱼爱好者热情和友谊的组织,是国际单项体育联合会总会成员之一,下设国际(淡水)钓鱼运动组织、国际海钓运动组织、国际飞钓运动组织、国际抛竿钓运动组织等四个国际联盟。该组织及其附属机构每年主办几十个正式的钓鱼比赛。
1983年,我国将钓鱼运动正式列入体育项目。2012年成立中国钓鱼运动协会,简称CAA。
我国重点钓鱼赛事常见的有CCF黑坑争霸赛、“王中王”大师争霸赛、中国钓鱼大师巡回赛、全国垂钓俱乐部挑战赛、FTT中国垂钓电视直播精英赛等。
全球垂钓运动越来越普及,欧美等发达国家垂钓爱好者比例明显高于发展中国家。按照钓鱼爱好者占全国总人口比例统计,芬兰、瑞典等北欧高度富裕国家最高,约占30%;日本约18%;美国约15%;英国约6%……中国没有较准确的统计数据,钓鱼协会估计我国钓鱼人口约5000-6000万人,约占全国人口比例4%。
欧美等国家在垂钓文明方面已发展到很高的境界,各国、各地钓鱼协会对垂钓的水域、时间、鱼种类及大小等等,一般都有明细规定,操作性很强;垂钓者也都有很好的环保意识,“鱼人为友”氛围浓郁,绝大多数人钓鱼都自觉放生。
我国的钓鱼文化虽然渊源流长,姜太公在渔不在鱼、范蟊洞庭湖垂钓放生,等等。但协会工作浮于上层,对广大普通钓友缺乏指导、引导,钓友们大声喧哗、蹭窝挤位、乱扔垃圾、鱼人为敌等不良风气仍然盛行不下。
垂钓文明文化:怡情养性,垂钓正人;勿鱼而渔,以娱为渔;钓者从心,钓获随缘;精彩人生,呵护环境。
发帖资料大部分非原创,来自于收集整理,旨在弘扬中华垂钓文化正能量。“漫话渔史”系列拟传布“钓鱼发展史、古代帝王将相钓鱼佚史、古代名人钓鱼故事、中国十大钓鱼台、诗渔配画赏析”等我国钓鱼文化玫宝。因收集渠道不一样,在时空、内容细节上可能有出入。敬请谅解、指正,不抬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