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菜单

(818)浅析漂尾的进化

小吾去钓鱼2022-08-13 10:54:34

悲观者总是正确,乐观者总是成功。

本来拟好的论题是"这些年买浮漂踩过的坑”,斟酌再三,改为“漂尾的进化”。

钓鱼人(泛指垂钓行业里的所有人)一直在不停的探索,才有渔具、钓技的不断精进。

本贴谨以本人使用的浮漂且仅在漂尾方面进行探讨。若有不妥之处或不同看法,请慎喷。

以“大胆假设,谨慎求证”的原则进探讨,只有大胆假设,才能不局限于有限的方式方法;只有谨慎求证才能得到真正的答案,而不是稀里糊涂、人云亦云。

(一)漂尾灵敏度的进化

所谓灵敏度,是指浮漂视觉效果和鱼口放大的综合表现,任何抛开视觉效果谈灵敏度都是伪命题。同时,为了把问题讲清楚,本次探讨不涉及任何调钓以及漂型、材质、鱼情针对性等方面的因素,以此简化。

灵敏度同时也属于浮力的范畴,先建立模型,同等材质即密度一致的漂尾,浮力大小取决于漂尾截面积(粗细)和高(目数,但不等于目数)。若目距一样,同样一目,粗漂尾的浮力大,鱼要用大力才能拉动,灵敏度低,则顿;若目距一样,同样一目,细漂尾的浮力小,鱼用小一点力也能拉动,灵敏度高,则灵。

最开传统的浮漂都是粗漂尾,有的上下一样粗,粗到极致就像阿波。台钓兴起,漂尾变细,用过最细0.4毫米的,更细的没有搜到,可能细到极限影响视觉效果。看不清楚了要灵敏度何用?

漂尾往细的方向进化,最终会影响视觉效果,于是扁尾应运而生——“细”,应该说“扁”,截面积小,具备细之灵敏的特征;同时具备“粗”的特征,应该说“宽”,视觉效果好。

但扁尾不耐流水和风吹,稍微风吹草动或细流,则变起戏法,一会粗一会细,和钓鱼人躲猫猫!

为克服扁尾躲闪的毛病,诞生了螺旋扁尾。

但螺旋尾入水会旋转,像拧螺丝钉。

于是螺旋尾又进化为对向螺旋尾,即扁尾每一目螺旋的方向一样。

这里有个问题需要验证:对向螺旋尾不转了,它入水阻力如何?举个例子,螺丝钉拧进去阻力小,把它像普通钉子一样锤进去阻力大。两者可否类比,待钓友验证。

漂尾由“粗”向“细”的进化基本上探讨完了。

回顾一下前文括号里的“高不等于目数”,涉及漂尾的另一个分支——小碎目,其理论有点“伪”——漂尾材质粗细一样,目数多的灵敏,可以放大鱼口。但目数多,不一定绝对距离即高度大,所以“高不等于目数”。忽略了目距谈目数都是伪命题。而且,目距小了影响视觉效果。小碎目只适合比较近的钓点。

(二)漂尾在光线上进化

手机码字太累,简述——阴天尾,强光尾。

以钓鱼人商城的“思钓”结尾吧——思念钓鱼,思考钓鱼!祝大鲫大鲤!

打开钓鱼人APP  阅读全文
查天气、找钓场、学钓鱼;钓鱼人APP
钓友回复

路过学习

很久以前南通

气温43度,吹空调码字

闲里偷忙渔者

路过学习

很久以前武汉

路过

很久以前合肥

本来应该是篇好文章但是看完了给人感觉是为了活动做任务用的。。。

很久以前武汉

感觉说了很多,又感觉啥也没说

很久以前武汉

天热在家闲不住啊

Sargerascn

本来应该是篇好文章但是看完了给人感觉是为了活动做任务用的。。。

很久以前武汉

大师看不上眼,自然

野钓_欢锅

感觉说了很多,又感觉啥也没说

很久以前武汉

说的挺好。因为近视眼,所以极少用细尾。4.5竿内,可以细尾,其他全是粗尾。

很久以前襄阳

这么大的青稍

很久以前赣州

也就筷子长

蛤蛤蛤鹅鹅鹅

这么大的青稍

很久以前武汉

那里钓的呀?

很久以前武汉

去年,今天没钓到鱼

YY1817118

那里钓的呀?

很久以前武汉

写的很好,是不是还有“二、三、四、五”呢

很久以前武汉

感谢!是否续,需要积累素材,有感而发。

晚风凉人意丶

写的很好,是不是还有“二、三、四、五”呢

很久以前武汉

很久以前北京
打开钓鱼人APP  查看更多内容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