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夏后,气温上升很快,气温可达到35℃以上,水温也会超过30℃,鱼儿忍受不了这种高温,特别是浅水区的温度更高,鱼儿大多游向深水。在水深超过1.5米的水域,太阳难以晒透水层,水温要比浅水区低得多,适宜大多数鱼类生活。这时,除鲢、鳙、草、青、鲶鱼等中下层鱼类均游向深水区,浅水区很难看到它们的踪迹。因此,在盛夏时应选择水深1.5米或更深的水域垂钓,这就是“夏钓潭”的含义。
“夏钓谭”,并不是指在夏天中每一天的任何时候都钓深水,而在盛夏的早晨和今晚,太阳发挥不了威力,早、晚凉快,鱼儿便乘此凉爽时分游向浅水区的水草茂盛区或岸边饵料丰富的处所觅食,在这个时候可钓浅水。此外,水域的厚草丛中,由于太阳难以射透,水温较低,是鱼类的避暑胜地,加之小鱼、小虾多,若在此处开洞垂钓,必有意外的收获。
夏末时分,太阳的威力已渐弱,气温有所降低。在南方的中午,气温仍很高,鱼儿不甚活动,也少觅食,故有“神仙难钓午时鱼”之说,即使钓深水,上钩率也不高。而在北国,即使是中午,水温也不是很高,加之这时水中浮游生物生长繁殖很快,鱼儿有充足的食物,故十分活跃,特别是在1米以内的浅水区,在上午10点以前或下午3点以后,更是垂钓的好钓点。此时此刻垂钓,钓者常会忙得顾此失彼,不亦乐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