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缘起就有缘灭,有始自有终。开始总是心怀希望,终局却往往出乎意料。久而习惯之后,就会更关注过程,过程的收获不亚于最终结果,而且很可能从过程当中就明晰了结果的样子。凡事如是,钓鱼亦如是,经验就是这么累积而来的。
扯这么多是因为我也没料到周三出钓的“收竿鱼”,不是由我来决定的,是条马口决定了自己就是收竿鱼。就为了给它拍个照,挣扎的时间长了点,结果子线乱到挡针上了。借着这一变故也就把竿收了。结束一个多小时的快乐时光。
收竿了,鱼儿也回去吧。谢谢陪我一晌。
子线乱成这样肯定是有原因的,罪魁祸首就是拍照吊人家时间太长了,它自然不干,摆拍没问题,肉疼谁忍的了……鱼死网破的事它们是干的出来的。
其实前一条马口拍照的时候,子线已经打了结了,但是懒的换,就凑合用了。所以大概猜到后面结上会出问题。
但这两三次钓鱼,都碰到这个子线打结的困扰,所以就特意留意了下,把一些注意事项分享给钓友,看看钓友们还有什么高招。
1、线组,子线粗一点,刚性强自然不容易打弯。4号子线钓麦穗,它怎么跳也打不上结;
短子线,如果两子线都不够打结的长度,也就没条件打上结了;
最好是单钩,也就不存在两根子线打结的问题了;
还有钩、子线结,8字环大线结,线头如果留的长的话也容易挂到子线,都剪短。
但这些不都是绝对的,粗子线挡口;短子线没行程,诱鱼差;用单钩诱鱼效果打折,心里不平衡了。
2、上饵,搓的话还好,拉饵要留意,因为往往没发现两根线有结,结果一拉,吃上劲,结打实了……
所以拉饵时最好两子线分开。
3、抛竿,这个阶段坠儿拉着子线往下落,子线越细越软,越容易垂直下落,越有可能缠在铅坠儿上,像扎蛤蟆或者钩漂一团落水的情况,垂直下落缠绕的机率最大。
可以子线分开,适当抛远,往回拉一点,让子线理顺。缺点就是拉饵入水雾化的点会远了。
还有就是抛竿的时候打到旁边的枝叶杂物,也容易缠上让子线受伤。
这个没辙,多长点眼,观察仔细,多加小心。
4、水中,就有可能是小鱼的锅了,下落过程中钩饵被冲,被蹭,可能会相互冲突。
这点看下面刺鱼的注意事项,二合一。
5、刺鱼提竿,空枪不可怕,但火箭口之类的夸张漂相,有时候钓鱼人是会条件反射提竿的,而且力度往往不受控制,出水后再压竿“刹车”,铅坠儿能听话,但子线有惯性,很容易就缠到铅上去了;
另外就是挂到水草,跑鱼,线组突然的反弹,也是容易缠绕、打结、伤子线的。
这些就要注意提竿刺鱼不出水,有水的阻力在,子线不会跑到铅坠上,缠一起的机会就会比较少。但是浅水这个做法非常有挑战,还有可能会跑鱼。
钓个鱼,还要总是加小心,但也避免不了,还是缠,又要去花时间解,也是加了不少烦恼。这次换到2号袖,没那么多小鱼上来,但空枪也就多了。这个感觉尤为明显。
时间:2022年7月6日,12点~1点20
地点:清河
天气:30℃,风力1~2级
鱼竿:3.6逐鹿鲫
钓组:主线0.8+子线0.3,2号袖
窝料:底窝,巨香
饵料:麦芽糖+拉丝粉+玉米糁酒米
最后一点底窝了,都用上。但是真招小鱼。
上次直接扔偏到草里,这回不装了,捏铅上带,剩下点后面补。但也没用上,毕竟饵料里也加了颗粒。
感觉拉丝粉又多了。
就再加一层麦芽糖,虽然有酵酸的味道,你遇到也完全避免不了小鱼。
本次钓最大的惊喜就是五连竿,四小鲫,一麦穗。应该多少还是有点效果的。
之所以又开窝料又开饵料,是河边不像想像中的微浑的水,清水鱼会躲起来,也容易受岸边影子干扰。所以才准备了窝料。
窝料消耗的快可以理解,小鱼是真多,香味诱鱼也说的通。但最后剩的饵直接扔水里,味不浓,也不是在窝点正上游,只是随手一扔;饵也是团一起,几乎没雾化,但小鱼们径直就过去了,难不成声响对杂鱼也有诱惑?
周三这一钓,是被忽悠的,看这预报,只此一天30以下,早上还下了雨,真真可遇不可求,古语云:人生能有几回钓,逮着一回是一回啊。结果就整了这么一出儿。
水印加一个。引以为证。
谢谢观贴。
子线细软长打结,钓草洞遇风挂草拉脱打结,鱼挣扎厉害打结,
也是被现实锻炼过的
短,粗,硬。适口性都会变差。打结了,直接一剪刀下去,换新的。钓鱼东西要好,速度要快。
你是自己手绑钩么?钓鱼的时候是真不想耽误时间
硬竿少打结,软竿很容易打结,弹性是很难克服。
竿子影响倒是没太留意,软竿倒也确实容易抖
我就用单钩
向你学习,周日挂断了一个,我也用了半场单钩
你是外国友人?手机英语模式?
不是的,学习用的。
好威武
感觉发明双钩就是多此一举,为了极个别的双飞在子线缠绕上浪费了太多的时间
返璞归真了,我周末也用单钩地段时间。感觉也还好
带着子线盒啊,打结了就换呗,钓小鱼不带子线盒那可是没法整,关于打结,子线好坏也是关键,另外铅皮里面不要裹铅
子线盒必备。这里不裹铅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