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菜单

冰钓如何识漂

ck_hack2014-09-10 22:31:20

  

  冬季冰钓,由于天寒水冷,鱼类活动能力减弱,行为变得迟滞,有些鱼干脆闭口不食,完全进入冬眠状态。即使是比较耐寒的鲫、鲤等鱼,摄食时也是不张大口动作迟缓。因此,反应在鱼漂上送漂和“黑”漂等现象比起春夏秋三季轻微得多。就拿送漂来说,往往只是一起一落或漂尖略微往上一拱,送得好的也就一两目。因此,识漂的准确与否,是扬竿中鱼多寡的关键。

  下面就把冬季冰钓中可钓之鲫、鲤、鲂、鲌等鱼的摄饵后反应在鱼漂上的普遍情况和特殊情形简述如下:

  一、鲫鱼。鲫鱼分大小,送漂有高低。共同点是送漂之前,绝大多数都有预备信号——鱼漂轻微点动,然后鱼漂才往上升起。垂钓者只要注意到了,极少会贻误时机。那么,大小鲫鱼送漂又有什么不同呢?简言之,大鲫鱼送漂沉稳而稍高;而百克以下的小鲫鱼,送漂轻巧快而低,一般都在2目上下,有时甚至漂尖稍稍往上一顶,就应及时抬竿。

  二、鲤鱼。鲤鱼“黑”漂多,偶尔也上送。凡是送漂的鲤鱼,一般都慢而高,近似大鲫鱼。如果拉“黑”漂,往往是鱼漂慢慢颤动几下或微微向上一拱即斜插入水;有的干脆连颤漂动作都没有,就直接较快地把漂拉“黑”。

  三、鲂鱼和翘嘴鲌。鲂、鲌送漂,快慢有区别。鲂鱼和翘嘴鲌送漂的共同特点是鱼漂起得高,一般在3~4目左右,甚至能把10目长的鱼漂送至水面。它们的不同之处是:鲂鱼送漂较稳较慢;翘嘴鲌却很快,尤其是群鱼游来抢钩时,有时根本来不及抬竿,送起来的鱼漂早已复归原位,形成空竿。

  四、花点。花点形似爬虎,不过体形却比爬虎大得多。笔者钓上的花点有500余克的,据说还有2000克以上的。它肉鲜味美,是鱼中上品。花点咬钩后反应在鱼漂上是:鱼漂慢慢拉“黑”,提竿不用着急。这是因为花点的嘴与其他的鱼都不一样,是朝向地面,吃食时是一口吞下后即向前游去,从不吐钩,是“傻”鱼之一。

  五、小白鲦。送漂有高低,快捷迅速即拉“黑”:如果抬竿不及时,白闹一场空欢喜。如遇上了小白鲦群,四副冰竿上的鱼漂会此起彼伏,跳个不停。如不是特意使用小钩小饵,想钓到它们也不那么轻而易举。

  以上是冰钓中几种鱼吞饵后在鱼漂上的常规反应,下面再讲讲鱼吞饵后特殊反应。笔者在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常去怀柔和桃峪口水库进行冰钓。在怀柔水库冰钓,鲫鱼不论大小(小的200克,大的1000余克),摄食动作都极轻微,反应在鱼漂上只是轻轻点动两三下,不及时抬竿,鱼即吐钩而去。而桃峪口水库的鲫鱼则恰恰相反,350克~500克的鲫鱼,却能把10目长的鱼漂送出水面7~8目,甚至躺倒在水面。比其它池塘、水库的亮水季节送漂还高。不是独一无二,也是非常罕见。在当时,我们只要一见鱼漂上送,就把冰竿握在手中,一直看着上送的鱼漂速度减慢到几乎停止状态时,再抖腕抬竿,十拿九稳。抬竿过早反而常常提空。

  上述实例充分证明,只有准确识别不同的鱼和不同钓场的鱼吞饵后鱼漂的不同反应和差异,才能准确掌握抬竿时机,也才能提高上钩率。

  

打开钓鱼人APP  阅读全文
查天气、找钓场、学钓鱼;钓鱼人APP
打开钓鱼人APP  查看更多内容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