串钩活饵钓春鱼
《中国钓鱼》
3月的南宁,天气已明显变暖,气(水)温升高。惊蛰前后,群鱼已从深水居巢纷纷游向河湖岸边、水口、浅滩、草丛。群鱼积极摄食,以补充越冬时的体能消耗,并存储营养以满足生长和生殖之所需。如此气象、鱼情,为春钓带来了难得的黄金机遇。现结合春钓诸多因素,尤其是此季节鱼儿的生活习性、栖游规律和觅食特点,简述串钩饵用法数种如下。
串钩活饵钓法主要有小串钩手竿立式钓法、大串钩抛竿卧式钓法、手线岸堤提拉探钓法。
手竿小串钩立式钓法
3.6~5.4米碳素标准手竿,拴2.5~3号主线,线端固定一粒中号铅珠,其上每隔30厘米拴一条6~8厘米长的1~2号绑钩线,结2~5号锐钩,计4线4钩。如此,从上钩至水底的距离是1.2米,正适合钓岸边、水口1.5米左右水深之上中下层之鱼。此法的关键是选用浮漂,其浮力一定要略大于钓饵坠之重力,方能悬吊起线组,使之正好垂直于水底,形成标准立式钓法。为此,要挂饵多次调试,方达要求,否则会出现斜立或主线扭曲或线坠离底情况。实践证明:欲达此设计标准是不易的,即浮力与重力正好呈二力平衡状态不易验明,故而线组呈略微倾斜或水底部分稍有扭曲状态,也照样可钓,不必过于求真。岸边、草边、水口多鱼,倘钓上层的白鲦、马口、兰刀,中下层的鲌、鲩、鲫、鲮、沙勾等鱼,可用1~2号绑钩线结伊豆2~4号小钩;如底钓鲤、青、大罗、鲇拐等鱼,绑钩线宜用2~2.5号,拴伊豆6号钩。活饵配用原则为上钩挂饵要小,下钩宜大,以蚯蚓为例:上钩穿细小的1条或半条钓小鱼,下钩挂3条形成蚯蚓束钓大鱼。其他活饵上钩多用红虫、面包虫、蚂蚱等,中钩多用蜘蛛、水螅、青虫,下钩多用水蛭、泥鳅、整虾等。上述活饵入水后,或蠕动或游动,易被鱼儿发现,加之自身的腥、怪味,诱鱼很快,钓效自然好于其他钓饵。这就是串钩活饵春钓的优势。
抛竿大串钩卧式钓法
2.1~3.0米海竿,轮储5号防咬主线80~100米,线端穿一个30克重的扁圆形通心铅坠,其上每隔25厘米拴一对脑线,防咬脑线各长为9~12厘米,每线结一枚伊势尼10~12号锐钩,形成一对鸳鸯钩并分列于主线两侧。但诱鱼软脑线随意飘荡,易使二钩线纠缠在一起。解决的办法是在软线上涂抹502胶水,胶水干了,软线即变得硬直。需注意的是近钩3厘米处软线不要涂胶水,以方便活饵蠕动诱鱼和便于鱼吞食钩饵。以4~5对鸳鸯钩组成的大串钩钓组,犹如一只大蜈蚣俯卧水底,故而有蜈蚣钩之称。饵料为泥鳅、水蛭、大青虫、蚯蚓团、蚕蛹等。挂钩较牢,大力抛投亦不脱落,钩饵到位后紧线要适当,以确保串钩平卧状态。如呈斜立状态亦可。此钩饵主钓泥滩、沙滩、林草边缘底层鱼:鲤、青、鲇、鳜、鲈等中大型鱼。
手线提拉探钓法
手线探钓是最简单有效之法:主线为一条30~50米长的10号防咬线,将其缠绕在一节细竹筒上(长20~30厘米,直径3厘米左右),线端挂一个50克重的倒钟型铅坠,以便送钩和提拉;绑钩线与钓钩可用上文海竿蜈蚣钩,如将下二组钩换成13号以上更好,目的是中大鱼更有把握些。饵料为昆虫、蚯蚓束、活虾、水蛭、泥鳅和小鱼。钓位为陡岸、堤坝、码头、栈桥、涵洞、渔排等较深水域和容易挂底而鱼又多的礁丛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