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7年摸上鱼竿,到如今,五年了,不长不短。
基本每周或者隔周钓,也算是跑遍了咱们四川大大小小的水库河流 ,最近刚刚想明白了一些事情,现在闲来无事,就跟大家聊聊。
我相信喜欢野钓的人很多,野钓出门收获也是有大有小,看各种短视频直播,各种神饵神料也常常让大家看的津津有味,于是下单购买,但是最终结果,可能就各有不同了。
于是,我长期在想一个问题,到底是哪些因素在影响我们的鱼获,特别是在野钓的时候。
那么我认为的:
第一,是位置。寻找好的钓位,就是化被动为主动的一个过程,寻找更藏鱼的地方,寻找鱼密度更高的一个地方,鱼的密度越高,那么显然的咱们钓获它的概率也就越大。
关于怎么找位置的帖子,论坛上有很多,我就不一一说了。
第二,是窝料。这也是我想了很久才想明白的一个道理。
为啥一些野钓达人,都有大盆的名号。
为什么会有钓鱼不打窝,钓到也不多?
我觉得这个咱们可以从几个维度来聊聊。
首先是怎么打窝?
咱们可以思考一下,精准打窝抛在一个点,和用勺子打出去,把麦子或者米打出去好几个平方,它能一样吗?绝对不一样,就算你的窝子里面有十来条鱼,如果你的窝料打的很散,鱼也不一定能发现你的钓饵。就很容易出现那种偶尔偶尔来一口的节奏。反之如果窝料集中,鱼群集中,其实挂在勾上的钓饵还重要吗?挂科米,鱼都可能会夺一口。
就是这么个道理。
那为啥现在这些拍视频的很少有人去花篇幅讲窝料呢?
我觉得主要还是商业角度出发。
毕竟窝料的需求大,用量大,大多数钓友都还是自己准备的。反而各种营销的神饵,通杀,一包搞定之类的饵料,通过各种视频概念的不断宣导,给了你一个感觉,打窝,就一半饵料和米打窝,另外一半拉饵搓饵做钓就行,饵料的销量能不上去吗?说到底还是天下熙熙皆为利来罢了。
然而真实的情况是,如果在大水面,你没有好的窝料,不能把鱼群诱来,光靠拉饵打那点频率,也就钓钓小鱼罢了。
这也就是为什么像很多野钓达人,像李大毛之类的,会有大盆的名声。
第三,我觉得才是钓饵。现在钓饵各种各样的很多,就不在细说了
第四,我觉得才是钓技钓法。野钓有时候灵与顿,真的重要吗?是窝子里有鱼了,八钱一两的小鲫鱼拉不动你的漂还是怎样?
所以我个人觉得,影响我们鱼获的,位置>窝料>饵料>钓技,应该是这样一个逻辑。
很多钓鱼很沉迷钓技,花很多时间研究调漂,怎么更灵,或者有什么神饵,小药,不如把这个时间精力花到自己做点窝料上,反而鱼获会好上不少
找到个能钓鱼的位置太难了。
大师
现在能找到钓鱼的地方都不错了,
精辟!!!!!!!
现在的野塘子能不被整已经不错了,好好的野塘子,他去吧水放了逮,还钓个der
也不完全对吧,首先位置很重要,这没错,然后绝对是钓技,这技术就多去了,线组的搭配,抛饵的频率等等,同样是一个点钓,别人上十条,你可能只钓到五条,反而现在这钓饵没那么关键,市面上选择多去了,想钓什么鱼,直接就去买,基本上大同小异。
钓鱼这门学问,水深的很,解释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