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鱼初体验——记一次秋钓
1987年的中秋前的一个下午,太阳是辣辣的。
那时我刚学钓鱼,线是3.0的粗线,竿用竹子烤直的,不过4米长短,韧性十足;传统的“扑嗵”到底钓法。钓具简陋但是鱼很多。
那天我到一个农户家的一个大池塘里去钓鱼,该池塘以前放的鱼被打捞过了,由于池塘大,捕捞工具落后,没有彻底打捞干净,虽然当年没有放鱼,但里面的鱼却不少,据农户说晚上还能听到大鱼蹦起来的声音。
我到塘西面有树的地方,选一个较开阔的叉口,水深有2米左右,那里密荫遮盖,甚是凉快。用酒米打窝,钓饵是香油调的面,用开水一冲再和成团软硬适度。打窝不久,就有小泡泡出现,下钩后,陆续钓上几条鲫鱼和两条1斤左右的鲤鱼。心里很是高兴。
1个小时以后,窝中突然起了较大的反映,大批的大水泡涌出,象开了锅一样。不用说,大鱼来了。我原来用的面团较小,浮漂不断被拱起,钓了十几分钟也不见大鱼上钩。我想可能是大鱼把水搅的浑了,或是饵被埋进泥里了。于是换上较大的面团,只比小笼包小一点。把钩投到窝的附近,慢慢地拉到窝里,浮漂老实了很多。
大约过了2分钟,泡泡突然没有,水面平静的很。我的感觉好像是《南征北战》里的大战将临,顿时紧张起来。
漂子动了,一顿,一顿,慢慢下沉,下沉,七星漂全部沉下去了,我的心一抖,手也一抖,感觉就象是挂在树根上,竹竿成了大弓。
钓上了!激动的心情还没有到位,那鱼就开始发威了。就看它西奔,左绕右圈,力道很大,顿时打破平静的水面,涌起阵阵浪花!我吃力的紧握鱼竿,由于从来没遛过大鱼,没有经验,还好那时的物理学得好,知道沿着切线方向去控制。一圈两圈,不知过了多少圈,大约有十几分钟,那鱼才露出硕大的头。
啊,浑子!看钓鱼的不约而同的喊道。
大概又过了5分钟,那个“浑子”才漂出水面。
怎么才能拿上来?我没了办法。没有抄网,坡子又陡。
想来想去,只好有用我的少林功夫了。我想这鱼也不过十来斤吧,我用中指插到它的腮里用力一甩,不就上来了吗?
于是我把鱼拉到水边,让一位看客帮我拿住竿,我往水边探着身子,伸出右手,准备用中指钩鱼腮。伸出手,我才发现错了,那鱼嘴到腮足有我一乍,不好扣啊!
我硬着头皮,扣吧!我的手刚碰到它,它就一使劲又往深水中游去。拿竿的那位也不含糊,一使劲,又硬生生的把它拉了回来。我又要去扣腮,发现钩子出来了,坏了!脱钩了!就看那鱼悠悠地往水下沉去……
我扑嗵跳下去,一抱没抱着,心里那个恨呀,怅然看着水面……
这事过了十七、八年了,我还是记忆犹新,常言说“跑了的都是大的”,那鱼估计也有个十二、三斤吧,但在那以前我只钓过二斤左右的。后来发现,由于看客的失误,钩子被拉直了,导致大鱼脱逃。
……
唉,回味无穷,现在想想,钓还不如钓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