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菜单

“死窝子”是如何形成的?

快乐双双飞2022-02-11 19:28:39

魚的感觉器官和大自然中的许多动物一样,有触觉、视觉、味觉,通过观察研究发现,虽然味觉器官反应较低,但也是鱼儿觅食的主要功能之一,钓友们在实际垂钓过程中,喜欢较浓烈的腥香味来诱鱼,其实这是一个误导,因为浓烈的腥香味在开始打窝时,附近的鱼儿在触觉、视觉、味觉的共同作用下,会有比较好的效果,鱼儿有一段时间的聚集,但慢慢的鱼就失去了方向,会随打窝饵的香味不断扩散而进不窝,香味越浓,水体循环越快,鱼儿进窝就会越来越少(黑坑、小型鱼塘影响不大)。因为随着时间的变化,诱饵的香味会随着水流扩散得越来越远,特别是在大型水库,流水的河流诱饵香味更不过浓,否则打的窝子很快就没鱼进来了,魚儿追随窝料的香味去了,这时打的窝子就变成大家俗称的“死窝子”了。当然影响垂钓的因素很多,天气、鱼儿的密度,垂钓技巧等等都会影响钓鱼效果,本人观点,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打开钓鱼人APP  阅读全文
查天气、找钓场、学钓鱼;钓鱼人APP
打开钓鱼人APP  查看更多内容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