绑钩如何才牢?
前阵子,有钓友说上鱼时老断线,许多朋友给他来了个“远程会诊”,我也帮他分析了一回。
所谓断线无非两种:一种是钩未帮牢,鱼钩被鱼拖跑了;一种是钩绑牢了,但子线的拉力拉不过鱼,一部分的子线断了,连同鱼钩一起被鱼拽断了。
绑钩的方法有多种,光滑的钩身被光滑的鱼丝绑住而且在上鱼的时候不脱,靠的是鱼丝在钩身上形成的摩擦力。
因为鱼太大引起的鱼丝断裂,一般是鱼丝拉力的极限所致,但也有因为绑钩的方法、位置不当,或者因为鱼钩柄端的铲尾粗糙,在绑钩的时候鱼丝受伤埋下的隐患。另外,在垂钓过程中,频频上鱼而又没有及时换钩,线组长期疲劳,或者线组打结的话,也特别会引起断线断钩。
我以前绑钩,出现过两个极端:
一是钩绑好后,因为怕被鱼钩伤了手(我曾经用嘴咬线头一段被鱼钩狠狠地钩住过拇指)没有用力拉紧并把它调整到鱼钩的内侧而是在外侧,于是在上鱼的时候,不是被铲尾割断鱼丝,(断头有割痕)就是绳结松了(线端是弯曲状的);
一是惟恐钩绑得不牢,绑好钩后,用钳子夹住鱼钩,另一手拼命用力拉线,拉力大于绳结的摩擦力,绳结被拉挤压几乎出了铲尾,万一铲尾在加工时过于薄,上鱼的时候,铲尾就会象刀一样地“割断”绳结,这时,你仔细观察,可以发现子线末端(断头)仍有小部分弯曲;不象因为鱼的拉力太大而断裂时断头是平整的。
其实,绑钩的绳结(包括钓组上任何绳节都一样)只要方法正确,绑好后先拉紧线的两端,使绳结产生足够的摩擦力,然后用钳子夹住鱼钩一端,调整好子线绳头的方向(在钩的内侧)另一手稍微用力拉紧就行了:因为在鱼上钩挣扎的时候,鱼钩上的绳结会“越拉越紧”(绑尖梢的道理也一样),一直到极限!但如果(特别是大号鱼丝)事先不拉紧,使绳结产生足够的摩擦力的话,绳结就会松弛,鱼钩容易脱出。
当然,所谓“绑钩后拉紧”一定要根据绑钩的线径的大小来决定用力的大小。
另外,在绑钩的时候,认真检查鱼钩的铲尾或者柄环,(用手感觉或者用放大镜观察)是绑钩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环!
陆军
2004年8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