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菜单

(转载)盛夏最佳磯魚攻略技

12387202014-09-10 21:16:09

  有见钓鱼之家海钓文章比较小,特找来几篇,希望大家喜欢.

  夏天一到,許多磯釣愛好者就會開始無奈,因為黑毛之類的浮游磯釣對象魚都躲起來了,沿岸海域除厚殼仔、小臭肚肆虐之外,似乎都沒有什麼「好魚」可釣,令人不知何去何從!假如閣下看了前月「外道通緝令」一文猶不能滿足,那麼您可真是「呷重鹹」的了;沒關係,本期就報你一支好康的,咱們來去搞一種身軀超巨、蠻力超猛、數量頗多、肉味也頗可口的傢伙,管教你爽到腰酸手軟、氣喘如牛……「什麼?海裡竟有這種魚存在?我怎麼不知道!」你一定會問。是的,你我周遭真有這種魚存在,而且絕不稀罕--甚至閣下也久仰牠們的大名,只是一般人都被阿本仔洗腦洗得太過頭了,空擺著一堆好貨色視而不見,殊為可惜。「真的嗎?」你一定很懷疑:「熱得死人的夏天,哪有什麼好貨色可釣?」要回答這問題,就得從「好貨色」的定義談起了。

  

最佳夏季磯魚出場

  請問看倌,你認為該具備什麼條件才算好貨色?體型巨大如黑鮪?身價高昂如黑鮪生魚片?滋味美妙如黑鮪生魚片中的極品--OTORO(黑鮪腹部中段油花最豐富的那一塊)?假如目標如此遠大的話,那奉勸閣下還是到東港魚市場去釣比較快!但若你的標準是體型不差、長相不惡、吃起來還算可口、廝殺起來夠刺激,同時生性刁鑽精明、需要下許多功夫才搞得到手的魚,那可就比較容易如願了。只不過符合上述標準的對象魚委實不多,若干當紅魚種都只不過具備其中一二,就已經能橫著走了,即使「高貴」如黑毛、黑鯛之流,也不過擁有三、四個特質而已,卻坐享群眾十二萬分關愛的眼神,說實在,稱牠們浪得虛名並不過份。那本文所要推薦的主角就能符合上述要求了嗎?沒錯!牠們的長處計有:一、個頭往往大得嚇人,嘴巴卻偏偏生得十分小巧,逼得你非用小鉤子不可,然而小鉤有結節困難、易被拉開(或斷鉤)的缺點,且吞鉤機率也會相對增高,所以單單是選擇鉤型就夠你傷腦筋的。二、力氣大如蠻牛,但頭腦可精明得緊,過來人都說,牠們不但能分辨子線粗細,甚至還看得出來那個是誘餌、那個是釣餌,故綁製和操控釣組都變成相當艱鉅的工作。三、能分辨線系和餌料已經夠難搞了,其吃餌動態之輕巧細膩更比刺規還「幼秀」,你期望牠們賞一個漂亮魚訊讓你揚竿作合?那恐怕會等到頭髮白掉一大片。四、就算上鉤,想要叫牠們乖乖束手就擒也完全不可能,因為這些傢伙拼鬥意志超強,又特愛往岩石堆裡鑽,搏魚技巧不夠熟練、臨場反應不夠靈敏、雞絲頭搭配不恰當的話,十條斷九條都還算你運氣好!再者,牠們身材曲線相當美妙多變,體表色澤又花花綠綠的十分豐富,絕不像黑字輩那兩個浪得虛名的傢伙般單調無趣!同時此類魚隻只要料理得法,吃起來還真是粉美味的哩,只不過有一個小小的缺點:由於不識此道者根本無法體會箇中奧妙,所以真正釣獲之後,那份成就感竟只能自己一個人暗爽……不過只能自己暗爽也不見得是缺點。雖然向同好炫耀戰果的機會較少(因為他們都不知道那是多麼難得的成就),但沒人跟你搶釣卻是個千金難買的特大好處!到底是啥玩意好到這個地步卻沒人知道啊?答案就是--看倌請先坐穩了--鼎鼎大名的吊仔一族。喂!您別急著把雜誌往廁所扔呀,且聽我細細道來:所謂「吊仔」,是刺尾魚科(如粗皮鯛、天狗鯛等)家族大部分成員的統稱,這類魚最大的特徵,是尾柄部位兩側各藏有一或數柄鋒利如刀的硬棘,當遭受攻擊時,這些硬棘會從埋藏的皮膚褶層裡面彈出來,變成一種禦敵武器;許多不知情釣客都曾吃過它的悶虧,在伸手抓魚時被狠狠割傷手掌,所以西方人稱之為「Surgeon fish」,意思就是會幫你開刀的外科醫生魚。那麼台灣人為何稱之為「吊仔」?老實說我查不出所以然來!但總覺得這兩個字的台語發音跟「刁啊」十分接近,倒是個有趣的巧合!有時我們還會聽到「正吊」、「倒吊」這樣的相異稱呼,那又是怎麼回事?根據訪查,有些人認為黑豬哥就是正吊,其他粗皮鯛類都算倒吊;有些人則說正吊尾柄上的刀口朝後,倒吊的刀口朝前;還有些人全憑自由心證,將某些魚種稱為正吊、某些稱為倒吊,其間並無規則可循。本刊前主任張俊傑卻有另一套頗值得參考的見解,他說:根據老一輩潛水打魚職業仔的經驗,有些種類吊仔睡覺時會放平身體躺著睡,牠們就叫做倒吊;而直立身軀睡覺,一如正常活動時的情況者,就是正吊。另據進一步觀察發現,大多數尾柄兩側各生一把刀的粗皮鯛(如馬塔粗皮鯛、杜氏粗皮鯛、布氏粗皮鯛等)都喜歡躺著睡,各生兩把刀的天狗鯛類(如瘤鼻天狗鯛、高鼻天狗鯛、獨角天狗鯛之屬)多直著身體睡,故前者(尾柄帶單刀者)可歸類為倒吊,後者(帶雙刀的)是為正吊。至於帶三把刀以上的呢?牠們就是豬哥類了。這些魚通常都在釣其他魚種的時候意外上鉤,對一般人而言,除了感覺其拉力強猛之外,好像也無甚特殊之處,加以日本人根本沒提過釣牠有何門道,所以就向來不受重視了。其實客觀來說,如果你曾像追逐黑毛、黑鯛那般針對吊族下竿的話,就會明白釣牠們是多麼富有挑戰性、趣味性的活動,所以我常覺得,假如日本國土所在位置的緯度低些--例如相當於菲律賓的話,我敢打包票,GAMAKATSU 以及其他釣竿大廠絕對不會推出什麼「GURE 遠征」或「千又 SPECIAL」之類的竿子,而是會大力宣揚「正吊 遠征」、「倒吊 SPECIAL」!

  

吊仔之刁其來有自

  雖說吊族身材可觀、嘴巴小巧、拼勁十足、力大無窮,但真正讓牠們變得比猴子還精的卻是人類!吊仔是比較暖水性的魚,族群數量通常相當龐大,喜歡出沒於清澈、溫度高、光線充足、水流通暢的珊瑚礁或岩石海岸,以浮游生物或岩石上附生的藻類為食。在正常情況下,牠們並不會挑剔食物的狀態,吃東西時也不太龜毛,但因為一般磯釣客鮮少鎖定牠們為目標,對其索餌習性、上鉤後的反應都缺乏瞭解,也不知道碰到牠們時該如何因應,故斷線比率非常之高,這使得被鉤過的魚隻經由學習而越變越精,要不了多久就成為令人頭疼的棘手對象矣。有一次我拿了根廠商委託測試的一號磯竿,到東澳烏石鼻某處外礁玩浮游磯釣;當天陽光普照、氣溫極高,水域潮流平緩、浪腳很小,是那種連厚殼仔都懶得上鉤的海況。我把三號母線、二號子線配上 2B KO丹錐,拋到距釣座約二十米、看來頗不明顯的潮目處,釣棚深度設為兩噚半(約十三尺),希望在那離岸稍遠、深度較大的地方能遇上些有看頭的東西。平靜的水面幾乎引不起浮標任何晃動,釣組被流水推送所形成的角度非常之小,甚至連誘餌入水時也呈現近乎直直下沈狀,再加上陽光炫目、空氣中沒有一絲涼風,簡直令人強強要昏倒……突然,那顆丹錐在原地輕輕搖擺了一下--不是下沈,只是以浮力中心為基點左右晃了一下。我打起精神,略事等待……沒看到進一步消息,是眼花了還是幻覺?我甩甩頭,順勢稍微帶一下母線,誰知就在此時,一股巨大拉力猛然傳抵手心,浮標登時不見蹤影,只有那可憐的一號竿直接彎到「包達仔」的程度(註一),母線同時傳出咻咻哀鳴。這種時候不放線是不行的了(我可不想搞斷人家託付的測試竿),可是力擼手煞車桿卻一放就很難再扣住,那上鉤之物好像得理不饒人似的,一傢伙往左下方竄出十餘公尺,拉得捲線器把手高速逆轉、呼呼作響。此時若硬是想煞住車停止出線,則必然要面對斷竿或斷線的二選一局面,我只好趕緊調轉竿頭,打算來個8字搏魚法跟牠周旋,可惜已失去先機,竿身不但完全抬不起來,更幾乎被拉得跟母線成一直線……說時遲、那時快,我只覺手頭一鬆--已然斷線矣!這全部過程才不到兩秒鐘而已,卻已讓我滿頭大汗、心跳超過一百三,宛如在三溫暖烤箱裡面跑了一場馬拉松。收回釣組一看:一噚半長的碳纖子線竟然斷在靠近綁轉環之處,而且母線末段、轉環和剩下的那一小截子線都已整個磨得花掉了。這當然是大吊仔的傑作!從此我就對牠們產生了好感,開始花下許多心力在鑽研釣法上,並從棉花嶼四角礁一路經蘇澳三仙臺、花蓮石梯坪釣到台東的三仙台外礁;這當中固然有過幾次還算不錯的斬獲,可是越研究我越覺得不可思議:這玩意怎麼如此難搞啊?看倌請看--即使才巴掌大到一斤左右的小學階段,此物就已經十分龜毛矣,雖然看到餌料落水時,牠們會好幾隻一起上前圍攻,但卻吃得非常輕巧,總是咬到鉤頭上只剩一小截蝦皮,卻不會被鉤子鉤到,功夫之細膩令人嘆為觀止。兩、三斤的中學生就更刁鑽了,牠們似乎已無圍攻釣餌的衝動,全都改成小組游擊戰術,也就是說發現食物落水後,牠們雖仍會兩、三尾一起游過來,但卻不隨便張口就咬,而是會跟著餌的動態前後遊移、觀察,等覺得沒問題之後才由某一尾發動咬食攻勢。然則你若覺得牠發動攻勢之後,你就可以等著揚竿搏魚的話,那可就大錯特錯了,因為到這種體型時,牠們吃東西的技術益發高明了許多,我曾多次觀察到明明釣餌已整個被噬嚙一空,浮標卻幾乎完全沒有動靜,頂多只是好像被水流帶得稍微「埋」了一下(就像池釣客說的「沈半目」)而已;當然,此時你若揚竿也鐵定不會有任何收穫啦!至於體型超過五十公分,重達五、六斤以上,被少數釣友戲稱為臉盆級的特大吊仔,不用說,肯定就更可怕了,牠們雖還是會成小組活動,看到釣餌入水也還是會圍上來觀察,但觀察之後魚群卻就都掉頭游走了,根本連碰都不會去碰一下!你以為打點誘餌刺激一下食慾會有效?有是有啦,牠們的確會很快樂的翩翩游舞、不斷撿食餌屑,可是就算刻意把釣餌混在誘餌造成的渾水區內,那些傢伙還是會把誘餌吃個乾乾淨淨,獨獨留下鉤上釣餌兀自懸在那兒。(你可知道那種景象有多刺眼、多可恨?)

  

精得讓你不知所措

  前段所說景象,在花蓮縣石梯坪風景區北方的「幽面島」最為常見。此礁北側、東側多淺坪、暗礁,南側深度不大且有小型暗溝橫亙,都是中魚後難以拉起的環境,唯有西側突兀高點下方,是幾乎筆直下切的深邃海域,故為釣吊仔最佳去處。這標點水色甚清,流勢不強,很多時候甚至靜得宛如澡缸一樣,所以誘餌一撒下海,你就可看到許多大臉盆、中臉盆(很奇怪,此地似乎沒有小臉盆!)紛紛從不知何處冒出來,伴隨著一票五指以上大雀鯛、二十五公分級大烏尾

  

打开钓鱼人APP  阅读全文
查天气、找钓场、学钓鱼;钓鱼人APP
打开钓鱼人APP  查看更多内容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