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冬季野钓要少打勤补,少打和少补前面的贴子已经了解了。
至于如何勤补,具体多少次和多少数就很少听说了。
从全网文章或野钓老手的经验出发,有说用铅皮带饵,有说根据鱼口补点,有说钓个几条就补,有说隔半个小时补点。
关键是有很多钓友在勤补之后停口了,这是困扰不少钓友的一大问题就是:补窝量、补窝总量和频次的问题。
前面的贴子说了,补窝量要控制在25刻度左右(量杯量取)。但是补窝总量和频次与鱼口关系是怎样的呢?这就更少听说了。
为了解决困惑和了解这个关系,就需要在反复的量取中进行记录。
计量工具:
50刻度的量杯一个
具体方法:
方法一
以25刻度为一次补窝量
由于冬季发窝慢,鱼的食量小
可采取一个小时补窝一次
记录补窝总量和鱼口关系
方法二
一次性打窝
几小时后试钓
方法三
测试隔夜窝量
补窝总量与鱼口关系总结:
总量在75刻度时
鱼口渐缓变稀
总量在100刻度时(隔夜窝量)
鱼口进一步变稀
总量超过100刻度时
鱼口停口
隔夜窝量记录:
可以在100刻度左右
一次性打窝留鱼时长:
40刻度酒米可以留鱼5小时或以上
(大雪节气之后)
综上所述,冬季半天到一天打窝的总量应控制在40~100刻度酒米。隔夜窝量可以在100刻度左右,十分寒冷可以在75刻度左右。
根据以上总量的范围,我们可以采用一次成窝,或者40+25的方式(先打40后补25),甚至是30+25。当然也可以尝试更多的量,用40+25+25的方式。
总之,是不能过度的补窝,一方面是很多人会忘记,也懒得补窝,其次是容易超过一天的总量。懒得补窝的,可以一次成窝;不放心的,可以补一次窝;敢于尝试的,可以补两次。
由于冬季发窝慢,鱼儿游动迟缓,觅食不够积极,间隔时间也不能太短,以一个半小时或两小时为宜。
几点小说明:
1、一切以本地实践与尝试比较为准,由于地理位置不同,北方的量可能要更少,更南方的量或许可以放宽一点;
2、建议新手量取几次,操作那么几次之后就会更加有数了;
3、小杂鱼多的地方,可以以较多的模式进行尝试;
4、本贴旨在解决自己以及一些钓友的困惑,因个人习惯不同认知不同,不是要强硬改变大家业已形成的良好习惯,带铅皮依然可以带铅皮;
5、感谢阅读和支持这一系列的钓友们!
可以
讲究
红虫就补、饵料尽量不补
看出家里
补窝不代表补鱼,补窝了也要等鱼进窝
今天阴天,气压低,温度15度左右,鱼口少,前期打窝后做钓两个小时只上两条清道夫。一气之下再开一团饵料,采取黑坑钓法,两个饵的同时,铅皮座再带一团饵料,准备再搞一个小时没有就走人。在抛几竿后鱼口开始来了,钓了十几条小罗非,有大鱼都脱钩了,五号袖钩搞不起来,很郁闷…
在台灣釣水庫鯉魚時,有一款大顆粒很好用,可誘可釣,我都是先洒兩把,半小時後~每拋一次竿就下3~5粒,加上魚鈎上的就有5~7粒來了,這樣魚吃到鈎子的機率是1/3,通常100台幤(三大包)可以釣12次,平均每次釣魚,誘餌加釣餌花八元台幤不到兩元人民幤,而平均每次釣20~30台斤,口好時可以到80台斤(一台斤600公克)
你那边干嘛不打简体字呢
回复是美德。
讲究
打晚了,别等鱼都走了再打
无私奉献,深度好文
学习了
一个半小时两个小时后补窝,第一次打窝,鱼都没开口
不會羅馬拼音……只學過ㄅㄆㄇ
说到底还是没鱼
太复杂了,现在钓个鱼太难啦
因为他是台湾省的
教条主义害死人
本本主义教条主义害死人,实事求是根据实际需要补或者不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