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十九日
高速上有中小型团雾。穿出雾团,明月低悬。
343国道,浓雾,能见度有的地方仅有十来米。转入330省道,靠近了洪泽湖,雾越发浓厚。
到了钓点,云开雾散。日照小河,风景秀丽。
老贾还想去上次那里,划船过河去钓,我说不用去了,就在这儿玩吧。今天可能爆护。老贾说,还没钓,就说爆护了,早了吧?我说等着瞧。
以停车处为界,老贾往南,我则往北,打窝。
小河从湖里出来,走了约五百米转弯向北,与一条南北向的小河相通,相通处呈“T”形。我们在T字的右边“一”处。面朝西。
河大概有四十来米宽,两岸靠近岸边都有草,主要是水花生草,自岸边向河里伸展。有的地方间杂着高苗。水花生郁郁青青,高苗已经梗褐叶白。也有的地方有芦苇,但不茂密,稀稀拉拉。
测试一下水深,近岸约两米地方,一米六七,往里十二米竿一竿长的地方,两米六七。我把四个窝子打在了近岸草前,只把两个打在远处草边。
西岸的树大概是今年春天才栽的,没有人高,还是小苗。东岸的树栽了有三年左右了吧,干有水瓶粗,却高有六七米、八九米。但有没活的,尤其是我这边有一块河滩地被人拾边开垦种植了,当下种了小麦。不管种什么得有充足的光照。所以,意大利杨树仅仅剩下了几棵活的。那些死掉的不知是人祸还是天灾?这几棵幸存者得风得太阳,长得好。相较而言,有一棵既粗又壮,又高,枝丫发达,稳稳的扎根于大地,安全感十足,被鸟儿看中,在上面安了家。
我今天不可避免地要踩到麦苗!那些麦苗刚刚长出地面,仅有两三寸高,细嫩柔弱,充满好奇地张望着陌生的世界。我小心翼翼的抬放脚,尽最大努力不踩到它们。麦苗只要长大了,其实是不怕踩踏的。我小时候见到农民们套了牛拉了石滚子在麦苗上走,把它们压倒。这样麦苗会更多地分孽,一棵根,一支麦秆,一只麦穗。孽根越多,产量越大。
老贾那边的杨树林比较密,但也有不少没活的树,留下了空隙,成为了钓位。距离较远,看不到他的人。
连续多日天气晴朗,气温稳定,我想,可能不需要等太久,鱼就进窝了吧。半个小时,我开始用通线双钩星漂试钓。
自左往右。第一组窝子,一个近,一个远。两个窝子深浅不一。四米线。我把六粒漂分两组,一组钓浅,一组钓深。
慢流水,先向南流,后向北流。坠轻,随水走。不久,止流。
浅水的窝子有口了,先滑脱了一条,我知道钩子大了,金五。立即换了。四米线,主线1.0,立漂,双钩,短子线,子线0.6。金四钩。金芦王1号芦苇漂。这一钓组,是应对鱼口轻微的冬钓组合。
这下鱼讯明显,有鱼咬钩就提到了。先提到两条不足两的,放了。第三条是两鲫。
这以后,两鲫就接二连三地上了。老贾巡钓到车附近,问我,有口吗?有了,我道,已经钓到几条了。老贾又往南继续一个窝子一个窝子地钓去。
远处草边的深水窝子里没有鱼,下钩许多次,都是没动静。而下钩到近处的窝子,很快就有鱼咬钩了。在这里钓到了十几条之后,去了北边第二组窝子处。
这俩窝子都在近岸草前,表现却又不同。
左边仅仅钓到一条鲫鱼,约二两,目前钓到的最大的一条。然后呢,提来逗去,没有一口。几步之遥,去右边。右边的窝子却又卓尔不凡!一去就把我久久黏住了。
这个窝子水深约一米四五,在六个窝子里是最浅的。出鱼却是六个窝子里最多的。全是鲫鱼,个儿在一两到一两五,没有再大的,也没有再小的。口是连口,几乎没有间歇,下钩之后的等待时间几乎都不超过半分钟。几秒,十几秒,就咬钩了。漂相很明显,都是顶漂。有时钓双。
钓出约二斤了,渐渐口稀。
第三组窝子,一个在深水,远处,没口。放弃。近处的有鱼。
十一点半了。把鱼倒入鱼护。往北再打新窝。打了五个。不再打远。
回头再巡钓早晨打的窝子。六个窝子有三个继续出鱼,其中最优秀的还是刚才钓出最多的那个。这个窝子可能打进了鲫鱼们的老巢!也或许打进了它们正在秘密聚会的地下会所。见到好吃的,它们一拥而上,毫不客气,大快朵颐。又连续钓到了十几条。
十二点不到,有三四斤了。
吃午餐。简单吃点儿,我知道鱼们正在聚餐我给它们打的窝料。
只有我跟老贾俩人。若许长的河边没有别的人垂钓。上午九点前我看到有钓鱼人开了小车或骑了摩托车电瓶车,从老贾身后的路往南去了。南边的河跟面前的河相通,但那里离湖更近。
特别安静。没有人骚扰,更没有人跟你争夺钓位。
东南风,二级,湖边大概三级。背风,水低于岸,不受影响。杨树叶几尽落完,个别树的树梢有还有些枯叶仍然与母体不离不弃,在风里抖抖嗦嗦。
对岸的土路上不断有汽车往南开,带了塑料桶的电动三轮车燃油三轮两轮摩托车更是络绎不绝。道路不平,颠簸,响声很大。还有密封的冷藏车也从对岸往南开。我估计,载了塑料桶的车和冷藏车应该是去湖边拉水产的,这个季节螃蟹大量成熟收获了,鱼也长大了。至于那些小汽车,有不少是过去钓鱼的,因为走到我们对岸时放慢了速度,摇下了车窗,车里的人在眺望我们钓鱼。
十二点一刻,再次开始钓鱼。
第一组两个窝子,没有悬念,都有鱼,都是鲫鱼,都是下钩就吃。左边的钓出几条,看右边的怎样,下钩,立漂明显地上浮三目,提钩,钓到一条今天最大的板鲫,约四两。
墨绿色叶子的这种树方言叫它“楮桃树”,是一种灌木,不成材,只长横七竖八的枝丫。秋天浆果成熟。乒乓球大,紫红,圆形,密布毛刺。毛刺里灌满汁液。小时候尝过,甜甜的,但对人来说可食性不大。是鸟儿们的最爱。鸟儿的粪便里有种子,是鸟儿在河边种下了它们。这种灌木只有在野地才能生存,叶儿大,枝丫发达,拔地劲,吸水份,又不成材,人们见到就砍了。这里有三株,长向麦田的一株已经被砍掉,余下河坡上的两株枝叶快要交叉了,对我下钩提钩都有严重影响。我的钓具包里有折叠锯,有双砍王,但我没动它。
钓到了大概一斤多。楮桃树影响太大。别别捺捺的,撤。
来南边第二组,三个窝子。
只顾提鱼,下午的鱼好像越钓越大了?二两以上的多了。还有个别三两的。
对岸有一对老夫妇,住了一个低矮的棚子,门前有两条船,一条手动铁皮船,一条机动水泥船。养了一群鹅鸭。
十点多,露水干了的时候我看到老头划船过来在麦田靠岸这边摆了一地白色的片状物,我以为是晒山芋干呢,不是。我到这里打窝时,嗡地一声起飞了一大群苍蝇。原来那是剖开的鱼。都是养殖塘的草鱼,一到二斤左右。剖开腹部,背部也切开,散了盐,晒鱼干。上面图片右边的白色物就是。
午后我来钓鱼,老头还在对岸剖着鱼。老太说,这条就不要啦,给扔了吧,坏啦!老头把那条鱼扔了。
看来是刚死不久的鱼,死因不明。
别买市场上的咸鱼干。
三个窝子轮着钓。相距不远。都有鱼,都是鲫鱼,都是下钩就吃。漂相明显。
五个窝子钓到有三四斤了,送回鱼护。十四点一刻,拿了窝料,在北边最出鱼的那个窝子原地补窝,在它的左边打了个新窝。
我望了眼老贾,他换成了台钓,离我的鱼护那儿不远。端坐钓椅,嘴里叼烟,右手举竿,左手卸鱼,不亦乐乎!
我到楮桃树那里,再钓会儿。那里还有鱼。又钓到了几条。
回到补的窝子那里,这里有鱼了,钓到了十几条。让它歇会儿,钓左边的新窝子。在这里连续钓到了十条。送鱼进鱼护。老贾喊道,几点收啊?三点半,我说。四点吧,老贾说。
十六点才收!这家伙今天爆护了无疑。这个点了还要延时继续钓,肯定口好舍不得走啊!好吧,我这两个窝子口也好。继续钓就继续钓吧!
太阳已经西斜,柔和的光线照在枯白的高苗上,镀了一层金。没有风,风早已停了。河水平静得如同镜子。
电话我在岗在职时的同事云主任,他还在上班,但他今天没课,悄悄出来钓鱼。今天早晨他跟我联系,他去了离此约二十多公里的一条河边钓藕地,就是我和老贾大雾天在那儿爆护的那个钓点。位置是我给云主任的。他说他那里今天鱼口也特好,已经钓到七八十条了,鱼头都在一两以上。他那里也是下午钓到的比上午的大。现在钓到好几条大板了。他也决定延时到四点收。
天啦,看来,大雾天,哪里都好钓。
钓到十四点了,我望了眼老贾,他还在那里坐着,提鱼卸鱼。我这里也是鱼口不断,偶尔钓双。就是那个上午一直出鱼的窝子。现在补窝之后跟新窝子一样,连竿。
太阳斜挂在西天,美美地来到小河上照镜子。冬日夕阳映照在河水中。天上一个太阳,河里一个太阳。小河里泛满金光。
西岸从湖里回来的车逐渐多了起来,载了水产。有一辆本田CRV开到我对面,窗子被副驾放下去,主驾停了车。副驾问我,鱼头怎么样啊?不问鱼口问鱼头,看来他去的那里也好钓,我说,鱼头大的少,小的多。你去的是湖边吗?那边怎么样?我问他。他说,也是钓河的,鱼头也不大。小的多。他看到我提了一条一两多的鲫鱼,走了。
再钓一条收竿鱼吧,下钩就钓到了。
收了。带走了垃圾。
老贾看我收了,他还继续钓了几条才收。这家伙今天恋战。
鱼获如下,橙色的包是我的。
到家各自称了,互报战果。我的鱼12斤。老贾的鱼15斤。
占个沙发慢慢欣赏
终于抢到了板凳!看校长的钓鱼日志就是过瘾!
校长下次什么时候去
谢谢!欢迎围观。
感谢读贴欣赏好评!
一般没有固定预期。都是根据天气变化,和个人是否有事,两个人商定去。每天都多次看天气预报。比如下周四五可以去了,可是我今天接到电话下周三要去泗阳有事。
跟你去过环境比较熟悉,再读你的贴子更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李总大忙人偷空读贴子,感动。今天休息,你没去汤山那儿钓鱼啊?
好文采,意犹未尽啊
谢谢好评!意犹未尽,敬请期待第74,本篇到此结束。
天天看你爆护,就是有点远
是的,跑了很多路,算经济账得不偿失,忽略不计,只记快乐账,则收入是大大的。
也可以
谢谢!
校长又爆护了,羡慕
哈哈,不嫌路远你也可以去呀!你要去比我近多了。
鱼获给力,恭喜爆护
谢谢!谢谢清江浦老兄点赞好评!
又是爆护啊,羡慕
有位置吗?我也想爆户 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