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钓鱼大师是每一个钓鱼人的梦想,那么问题来了,我觉得,只要符合以下10个条件,人人都能成为钓王,说来容易,能做到的怕是寥寥无几吧?
1、有至少一年的钓龄!因为只有经过春夏秋冬四季的钓鱼经历,才能理解和体会到不同季节里的不同鱼情。
2、有钓获多个鱼种的经历。鲫鱼、鲤鱼、草鱼、鲢鱼、鳙鱼、白条,虽然都喜欢钓鲫鱼,但单纯的会钓一两种鱼是不够的,野钓时哪种鱼开口就钓哪种,竞技比赛也需要打混养。
3、一年之中有30次以上的外出垂钓活动。纸上谈兵是不行的,必须要多钓多练多总结,才能真正有提高。按照每年有9个月的垂钓时间,每个月钓3到5次,每年钓至少30次鱼,否则不能算是高标准的钓迷。
4、能够熟练的调漂、上饵、抛杆、提杆、飞鱼、遛鱼、抄鱼、摘鱼。这些基本功虽然简单但至关重要,尤其是在密度池里比速度,大家都在疯狂上鱼,最后的结果就是谁的动作快谁就赢得比赛,在大风天里抛杆水平的高低对渔获也会有不小的影响。
5、能够根据天气变化正确的预测当天或者第二天的鱼情,鱼情与天气有密切的关系,我们都深有体会,虽然都说天气和鱼情之间存在一定的规律,但是很难掌握,总让人搞不明白,否则也不会出现十钓九空的悲惨局面。
6、能够对杆、钩、漂、线以及其它钓鱼用具的性能、质量、用途、价格、品牌有一定的掌握。熟悉硬件的性能也很重要,比如说拿出10支不同漂型的浮漂,能够正确判断出每种浮漂的特点和在哪种鱼情下使用最佳,否则本想买根钓浮的漂子却买成了钓底的岂不不爽?本想打截口换漂后反倒看不到截口岂不不爽?中鱼后发现钩子总在鱼的喉咙里还不赶快换大号的钩子岂不耽误时间?想买手感好的鲫鱼杆子,结果却买了根大炮筒岂不郁闷?
7、能够对饵料有深厚的研究。熟悉市面上一定数量的商品饵的性能特点,会合理正确地搭配,懂得不同鱼饵的不同味道、状态、成分、颜色,在不同鱼情下的合理使用。或者自己会制作饵料,简单的比如香油白面、炒麸子、炒豆粉、蒸玉米面、酒泡小米、臭豆腐饵之类。
8、能够重视钓鱼的理论研究。有了理论指导并且在实践中去验证理论,然后再对理论进行总结分析修正完善,这是做任何事情的普遍方法。正所谓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当然,光有理论是不够的,因为天气是变的,鱼是活的。但是不重视总结,不勤思考,不善于分析每次钓鱼成功或失败的原因,对于钓技的进步提高是不利的。
9、能够在水库、河流、湖泊、野湾等自然水域钓自然生长的各种鱼,且收获较好。钓鱼钓鱼,钓鱼不是买鱼,也不是比赛,是一项乐趣颇多、愉悦身心的休闲活动。押上钱在坑里赌博,那不是钓鱼的本质。十块钱一斤,挂颗粒就狂上,那也不是钓鱼的准则。只有在自然界才有钓不完的鱼,才有意外的收获与惊喜。野钓的学问才是最深的,鱼要产卵、回游、栖息、觅食、冬眠,鱼的生理特点在自然水域里才完整的表现,能够根据鱼的本身的习性结合季节和天气,合理的选择出行的时间,选择钓位,正确的搭配鱼饵,是钓鱼水平的又一高度。
10、能够有良好的垂钓心态。垂钓,在局外人看来是悠闲的、轻松的,但我们渔迷都知道,其实钓鱼时的心理活动非常复杂,喜怒哀乐全都有。野钓时收获非常不稳定,人的情绪也随之有很大起伏,而起伏的心态又会反过来影响垂钓效果,还是要做到那句老话:胜不骄败不馁。竞技比赛由于每一场的时间很短,机会稍纵即逝,看到别人频繁起鱼自己容易着急紧张,心理一慌就容易出错,结果是心里慌,手上忙,越忙越乱。
沙发
好想去钓鱼
学习了
有道理
真是个好办法,值得学习
不求大师 ,自渔自乐心境更高,
非常有道理。精辟啊
大师
钓台上的背影化绍新,大家说是不是。顶起!
各有各的玩法,自己高兴就行!
最后一张照片好像化大师的背影
竞技比赛和自然水域垂钓其实是两码事,确实有部分领域相同,但是不同之处大的去了,自然水域高手才可以叫做垂钓大师,需掌握的知识面广而实用,竞技高手叫做竞技大师,需掌握细分类别清晰细致,我发现现在很多人容易混淆两种大师的称谓……很多自然大师理论不是很全面鱼货却很多,还有市面很多竞技饵料拿来野钓,别的不谈,诱鱼就是两码事!我自己浮浅的理论和钓友相互学习……别拍砖哦
总之是要有钱有时间,最好还单身。
好!
高手在民间。
精辟,大师级别
大师,妙论,值得学习!
分析的到位,学习了。
一年三十次是远远不行的,最少一百次,才有可能成为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