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1月06日 16:00
西枝江
最近几次淡水海水出钓,打龟都打怕了,气温下降后鱼越来越难钓喽。
这周气温回升好多,预报到周日气温开始跳水,按说降温之前鱼会开口,周六下午三点多来到西枝江文布段,看能不能赶一波鱼开口。
远远望见一江清水让人心旷神怡。今天晴天,江边28度左右,计划钓鲢鳙为主,到傍晚有口就钓会黄骨鱼,没口就早点收。
老地方搭好钓台,下两根竿,7.2米钓浮,6.3米钓底。钓底的竿先安顿好,双钩挂发酵玉米再包上全能腥饵料扔下水,多打点玉米+酒米做窝,慢慢去守。
之前钓浮一直用上钩加弹簧的方式,好处是取掉弹簧能从钓浮快速转为钓底,但这种方式最大的缺点是上钩基本不参与钓鱼,并且下钩到饵团的距离不好调整,碰到饵料雾化状态不同,鱼吸饵的力度和距离不同时调整起来很不方便。
琢磨了一段时间,今天用自制的“新式武器”来试试。
这钓组的上下两个钩都参与钓鱼,钩距可调,捏饵团的弹簧可以通过两端的太空豆调整到钩子的距离,理论上比买的成品钓组好用,实战效果如何就要看今天表现了。
先开半包金版浮钓鲢鳙,剪掉一个矿泉水瓶子装上水,饵料捏在弹簧上观察雾化效果,确定上钩在雾化中心范围内,今天不急着下竿,试试“精准施钓”。
从0.8米起钓,饵团距离上钩大约4厘米,上下钩距3厘米,饵料捏大团,抛竿等浮漂到位就马上起竿,闭着眼睛先抽它10竿再说。
夏天钓鲢鳙的标配是6号主线+1号PE子线+16号溪流钩,西枝江里钓了几次碰到最大的也就七八斤,没见过传说中几十斤的“巨物”,现在天凉鱼口轻了,所以今天的新钓组子线改为2号尼龙线,钩子改用14号溪流钩。
之前这里鲢鳙最快十几分钟就进窝,今天却不知道跑哪去了,窝子一抽就过去几个小时,只要连着四五竿没动静我就把浮漂上拉十公分往下找找鱼层。
今天钓底的窝子倒是发的快,太阳非也真是爱吃发酵玉米,但是小的太多,留了几条大点的,小的当场就放回江里了。
红眼也喜欢发酵玉米,这条直接把浮漂拉的找不着了,真是鱼小力气大。
现在天黑的早,17:30天就黑下来了,夜光漂点亮起来。
18:30左右,钓深2米,钓浮的浮漂出现顿口,扬竿锚到鱼但脱钩,看来现在鲢鳙所在的水层确实比夏天深了,于是我将浮漂回拉20公分,钓1.8米,继续抛投,后面又有碰到鱼,但都没有中。
发现新钓组出现问题—-从弹簧到钩子这段的子线卷曲的厉害,有时起竿后发现两个钩子绕在一起都和弹簧卷成一团了。
钩子和饵团没有距离是钓不到鱼的,这种情况就只能剪掉换新钓组了。
黄军来袭。
天黑之后钓底的大钩子连竿中了两条黄灿灿的大黄骨鱼,只是蚯蚓没几根,不然黄骨鱼应该还是能多收几条的。
20:00左右钓浮的浮漂出现动作,浮漂到位就连着几个起伏,应该是鲢鳙吸饵的有效口,我在一个大顿口的时候扬竿刺中了鱼,鱼的力量非常足,第一次往外冲被我拉住,但它转向之后往下潜没拉住被它跑掉了。
检查钩子发现下钩的钩门被拉开,这鱼绝对大个并且凶残!这是今天钓浮最接近到手的一次中鱼,可惜可惜。
夜里10点,一袋浮钓饵料用完,也好久没等到口,估计鱼层又变了。江边夜里湿气大也就不熬夜了,撤吧。
收拾一下,黄骨鱼、红眼和几条大点的罗非带回家。
穿过江边的草丛,露水都打湿了鞋。
新钓组总结:
1、捏饵料的弹簧不应该穿过两根子线,弹簧用太空豆锁在上钩的子线上即可,不然会限制钩子的摆动。
2、绑钩的尼龙子线容易打卷,钩子因为自重和旋转会绕在一起,中鱼或锚鱼受力后更容易打卷,感觉还是PE线合适。
3、14号溪流钩钓鲢鳙不太合适,虽说只比16号钩小两号,但钩条细了不少,强度差了,顶不住大鲢鳙的冲击,中鱼脱钩非常可惜。
好好改进一下,下次再战。
西枝江那一段?
文布大桥
不走水吗
走水,但影响不大。
大师位置在哪里呢
钓友您好,您的这篇帖子写的非常好!可以再具体写一写环境、水情、鱼情、中鱼的过程等等,渔获图片也要更丰富一些,且必须是原创,谢谢您!已把该文章推为本地精华,希望您再接再厉,图文坚持原创,祝您大鲫大鲤,天天爆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