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太啰嗦,我发现我自己也喜欢看图片,至于文字,只拣喜欢的看。所以,发帖的顺序,应该先发图片,再发钓鱼的过程,然后弹点体会。
这是今天下班后去水边转悠的收获,只有一个,本来也没抱希望,突破空军,算是意外之喜。
上上个周末临时去福州老家,不便带钓具,沿途对各种水面特别留意,凡有江河,便打开卫星地图,查看水系名称,臆想着将来有机会沿路探钓。
回家是周日,下午到家,匆匆到水边转悠了一圈,没遇见相熟的钓友,才回家洗漱更衣,真是魂牵梦绕。
上个周末,钓鱼群里面各种鱼获各种晒图,心痒难耐,但不问钓点是我的自觉,如今的钓友发图也精,晒鱼获的图通常是不会暴露钓点的,那就更不需要去问。我转了两天,只在一个没有划入保护区的小河道的石头缝里磨到一条二、三两的鲶鱼,还没来得及拍照,便脱钩落回了石头缝里,也不知道它能不能从缝隙中蹦回水中,略有点遗憾,本来就准备放流的,何苦这么急呢。
周一早上,四点多就醒了,熬到五点多,感觉天好像有点蒙蒙亮了,忍不住出门,一看原来是路灯造成的错觉,院子的大门还没开,一贯早起的门卫房门紧闭,嗯,是我太早。一根烟功夫,门卫室厕所的灯亮了,凌晨的院子有点凉意,不急不忙到水边,也没到六点,岸与水只能看见一个轮廓,能够感觉到水退了好多,戴上头灯也看不清临水的岸边是淤泥还是实地,又没有伴,不敢冒失。
空军不是意外,探钓原本也是以探为本,换上雨靴,听着稀稀疏疏的撞水声,按着心中的思路,远远近近的抛竿,细心体会水底的深浅,并未发现有用的结构。待天放亮,已近七点,回头巡视裸露的河岸,细细观看周边的结构,把觉得有用的地方拍照下来,以便日后备查。
路亚的精髓,并不只在竿线钩饵手,找到鱼也很重要,如何找鱼,是我这一段在思考的问题,退水,很多地方还是淤泥,并不适合出钓,但是,适合探路。
稍微耽搁一阵,七点半赶回去上班就没有车位了,总感觉那些路边贴条的,更在意的并不是为人民服务。与民争利并不是一种好的治理模式。
工作总是投入的,正如那些勤于家务讨好媳妇的人儿只为求得一次出钓批准,一晃眼居然延迟下班了。回来的路上发现左后轮好像胎压不足了,去相熟的店里看看,真的扎了螺丝钉。补完胎天就快黑了,心有不甘,接着转悠,不行,天黑了啥都看不清,明天再做打算。
天气预报夜间有雨,早上起来看地面是湿的,看来天气预报有时也是对的,现在的预报是可以查小时预报的,这个钓鱼有点用。想一想,嗯,不宜出行,不如早点上班早点收工,探探新地方。
下午四点左右,和同事打完招呼,驱车上堤,沿途禁钓区很多手竿,偶尔也有海竿,还看到带着女伴座着折叠椅在水边的,煞是惬意。
我是守法公民,关键是,这些地方,不踏实!继续往前走,来到限钓区,心里又是一阵别扭,特么咋就没有大大方方的准钓区呢?给人民群众一点快乐又不会死。嗯,守法也是有限度的,看到一溜乱石,水流不急,这个水位也只有这个流速了,附近无人,是不适合手竿,还是路亚已经在这里扫荡过?不知道!管他的,再不搞几竿,天又黑了。
其实以前没有限制一竿一线一钩时,我就特别钟意德州钓组,防挂,经济,适合钓鳜鱼。磨了几个点,关键是熟悉水底地形,如果还能中一、两条大的,嘿嘿!
突然感觉撞饵,这种感觉与撞到石头是不同的,虽然隔着鱼竿和线,但只要线的松紧绷得合适,嗯,那种撞饵的震动,和饵到底或者饵撞石头,还是截然不同的。于是改为定点抛,磨!搜到近岸处,突然一沉,竿尖下沉,中!觉得中了,稳,不急,先看看,好像有点力,抬竿竿身有点弯,居然象是挂底,不过鱼线有点摆,这就对了,拔,沉稳地拔,就象台钓中鱼后秤鱼,鱼不动我不急,还行,有松动,逐渐加力,动了,鱼应该不是很大,抬竿,水纹波动,浪花一卷,居然不是鳜鱼!一条鲶鱼。
哦,难怪开始撞饵的感觉有点不一样,象是过细碎石路面时的一撞,与周日中小鲶鱼时的体会类似。是不是鲶鱼给口和鳜鱼给口不太一样,没那么干脆?有机会找朋友问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