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钓法:下滚钩----安徽黄山 黄山
父亲是遗腹子,出世仅三个月,就和我奶奶在日本人的飞机轰炸中又失散了,所以我至今也不知道爷爷和奶奶长的是什么模样,也不知道他们是否慈祥,(说句真心话,我很想知道,有爷爷和奶奶那种幸福是什么样的感觉)可是不管怎样,父亲还是靠吃百家饭、穿百家衣长大了,也许是孤独太久的缘故吧,在我懂事的时候,我就记得父亲特爱讲话,当然,带我玩自然也是不在话下了,我记忆最深的就是父亲带我去下滚钩。
滚钩是用一根长约80-100米的尼龙主线,在主线上每间隔约15-20厘米拴一子线和钩,一副线一般有钩子800-900枚,钩子很象特大号的无锡长把钩,钩柄长约5厘米,钩门宽约2厘米,钩尖长也在2厘米左右,无倒刺,由于用是用普通钢做的,容易起水锈,所以每次放滚钩时,我是最怕父亲要我磨钩子了,磨的时候要在油石上,把钩尖的三面磨亮磨快,直到钩尖粘手为止,这样一只钩才算磨好了,磨一副这样的钩子一般需要花2-3小时,幸亏后来父亲买了个手砂轮,我才愿意干这样的活。
放滚钩需要找一段河滩,上滩和下滩水位相差不超过1米,也就是说,人在上下滩之间趟水过河时,水不会超过腰部,然后在稳水处(上滩水流向下滩时即将起水花地方)用脚把水中的鹅卵石踢开,简单做出一条半米宽的浅沟,在沟的上游边沿上,每隔5米打一个桩,这样一直做到河对岸就可以下钩了,下钩时钩柄要对着上滩,钩尖朝向下滩,桩与桩之间的主线不能绷的太紧,但也不能太松,要做到钩在水流的冲击下能左右摇晃,而钩与钩又相互不能搭上,钩被水冲起来后要保证钩离沟底有15厘米左右的距离。放滚钩需要选择天气闷热的晚上,到20:00-23:00时这段时间里,鱼喜欢冲滩,到时候鱼游到下钩的地方,就会在沟里横向左右游动,这样十有八九都会上钩的。七十年代初,我和父亲在石台县的秋浦河里经常放钩,捕获的鱼非常多,每次鱼获都有30-40斤,经常是我和父亲用菜蓝子抬着回家,放滚钩摘鱼时,一定要站在主线的上游,防止自己不小心给挂上了(如果挂上后千万不能乱动,越动会越麻烦),一般情况下,一个晚上要来回摘5-6次鱼,线的两头经常是斤把重的小鱼和大老鳖以及大鲶鱼(再小一点的鱼是上不了钩的),到了河的中间,鱼就越来越大,鱼种有钩嘴鱼、礁鱼、皲鱼等,偶尔还会碰到5-6斤的大白鳝(经常把它扔掉的,听老人们说这种鱼是吃死人肉长大的),当你用手电筒照着摘鱼时经常会出现,这条鱼还没有摘下来,其他的就鱼拼命向钩上撞,叫你忙的不可开交,鱼一旦上钩后就拼命挣扎,在水中不断翻滚,越挣扎身上粘的钩子就越多,故而叫滚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