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邑。从小爱钓鱼,小时候,钓鱼用细斑竹,烤制成型,叫“鱼竿子”,市场上,卖渔具的多半是老人,流动地摊,土钩,黑色的。由于年龄小,不懂事,加之又穷,便想歪招(那年代,许多人这样),袖口里藏一小磁石,假装选钩,其实小磁石已经吸了几个了;只买钩、线,坠子用牙膏皮,叫“锡砣子”,浮标用高粱杆,可长可短,可粗可细,叫“浮通子”,有一“插竿子”,类似目前台钓的放竿器,斑竹制品,八十厘米左右,头细尾粗,尾部削尖,便于拔插,头部利用竹子的特性,修剪节处竹枝,只留下一V型枝桠,一两厘米长;钓法有浮钓和沉底钓,比较灵活。在流水处,由于不好稳漂,一般采用“高通”钓法,即浮标完全离水,这样鱼线以浮标为一点形成一钝角,角度大小由“插竿子”的插入角度和浮标离竿梢距离决定,我一般选择150度左右,感觉最习惯,无论流水速度快,只要风不大,因为浮标离水,故状态很稳,漂相清晰,有鱼咬钩时,表现为浮标轻微点头,有时点几下后忽然角度由150度变成180度,赶紧起杆。这种钓法现已不多见,写出来怀念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