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探钓之行,起源于国庆英德2日游,当时主要目的是带着家人短途旅行,顺便遇到合适的地方就下个杆,无奈当时一直没出手机会,只好在当地搜索了钓点,并悄悄保存。
清远滨江,两岸风景如画,古迹遍布,在交通不发达的古代、近代,滨江河扮演着交通干道的角色,还提供了丰富的渔业资源、水源,滨江承载并影响着流域内人民的生活、生产历史,各种古迹遍布滨江流域,各种故事依旧口耳相传。
滨江大致分成三段,第一段从清新区龙颈镇龙颈大桥左侧绿道到禾云镇峡溪村敦睦桥,第二段峡溪村到沙河大桥,第三段沙河大桥到浸潭普济桥。这次的探钓之行就在第一段羊尾坑— 传说中土鲮出没之处…..
参与伙伴: 徐大师,Andy, 老财
4.5 米手杆配钓台
线组2.0+0.8
目标鱼:土鲮兼钓大非
饵料:PK鲮窝料+ 7 号土鲮+ 蓝鲫+ 赤尾青
特别介绍一下,徐大师身经百战,痴迷于钓土鲮, 说起钓鲮鱼,那是双眼放光啊。他有过连续一周于增城某大水库钓超过600斤土鲮的神话,日钓百斤早已习以为常, 他周边邻居的猫都吃腻了鲮鱼。有大师坐镇,心中不慌啊!
这几天台风过境,连续降雨,水温降幅很大,理论上应该鱼口不好。无奈工作缠身,只有这两天有空,不管多少收获就当再去欣赏风景了。
2.5 小时车程,抵达滨江河畔。 水面时不时有鱼儿泛起涟漪,按徐大师的话说,这是土鲮打水,如此高频率打水,鱼的密度不小!
穿过泥泞小路,搭钓台,一番忙碌,内心终于在第一杆饵料抛下,浮漂立起的时候达到宁静与专注。
此次探钓之行,起源于国庆英德2日游,当时主要目的是带着家人短途旅行,顺便遇到合适的地方就下个杆,无奈当时一直没出手机会,只好在当地搜索了钓点,并悄悄保存。
清远滨江,两岸风景如画,古迹遍布,在交通不发达的古代、近代,滨江河扮演着交通干道的角色,还提供了丰富的渔业资源、水源,滨江承载并影响着流域内人民的生活、生产历史,各种古迹遍布滨江流域,各种故事依旧口耳相传。
滨江大致分成三段,第一段从清新区龙颈镇龙颈大桥左侧绿道到禾云镇峡溪村敦睦桥,第二段峡溪村到沙河大桥,第三段沙河大桥到浸潭普济桥。这次的探钓之行就在第一段羊尾坑— 传说中土鲮出没之处…..
参与伙伴: 徐大师,Andy, 老财
4.5 米手杆配钓台
线组2.0+0.8
目标鱼:土鲮兼钓大非
饵料:PK鲮窝料+ 7 号土鲮+ 蓝鲫+ 赤尾青
特别介绍一下,徐大师身经百战,痴迷于钓土鲮, 说起钓鲮鱼,那是双眼放光啊。他有过连续一周于增城某大水库钓超过600斤土鲮的神话,日钓百斤早已习以为常, 他周边邻居的猫都吃腻了鲮鱼。有大师坐镇,心中不慌啊!
这几天台风过境,连续降雨,水温降幅很大,理论上应该鱼口不好。无奈工作缠身,只有这两天有空,不管多少收获就当再去欣赏风景了。
2.5 小时车程,抵达滨江河畔。 水面时不时有鱼儿泛起涟漪,按徐大师的话说,这是土鲮打水,如此高频率打水,鱼的密度不小!
穿过泥泞小路,搭钓台,一番忙碌,内心终于在第一杆饵料抛下,浮漂立起的时候达到宁静与专注。
好久没发帖,图片还有没编辑进来的
鱼获不佳,只有几条大罗非,没钓到大土鲮,全场没口,当地钓友说上游放水也影响很大,本来斤装土鲮还是有的
好像还有后续没有了?
滨江打龟的机率是99%,我钓了几次偶尔有石鲮。
版面不知是如何改了,上传不了更多图片,就没心情继续编辑了
听当地钓友说确实没有规律可循,水位上涨消退速度快,打龟很常见,怪不得土鲮能长到1斤半左右,很多人用抛竿有点收获。我计划下次天气稳定再挑战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