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时,我还在香港一家船公司的集装箱船上作水手。10月的一天,在青岛港装箱的时候,听到船长说这个航次要到日本门司港,我真是从心里高兴。一是门司属于大连友好城市北九州市,我早就听说过,但还从没有去过,二是可以体验一下在关门海峡钓鱼的感觉。
经过近两天的航行,我船驶到了门司外海。到门司港,须经关门海峡,过关门大桥。万吨巨轮在日方引航员的引领下,安全地由西向东驶进了关门海峡。
我来到船后部甲板上,一边等着靠码头,一边欣赏着关门海峡两岸古朴秀丽的风光。
位于本州和九州之间的关门海峡,是日本的海上要道之一。海流滚滚,各种大小轮船穿梭往来。横跨海峡的关门大桥蔚为壮观,连结着本州和九州两大岛。
门司,是在 20 世纪初作为对大陆贸易的关口而繁荣起来的,在1963年,与八幡、小仓、若松、户烟等市镇合并而成为北九州市。北九州市为九州北部重要的工业区和交通中心,有海底隧道 (长三千四百九十米)与对岸下关相通。它不但已发展成九州最大的重工业城市,而且拥有如关门海峡、关门大桥和因千佛钟乳洞天然纪念物而闻名的平尾台等众多的风景胜地。
郭沫若在他的作品《残春》中,是这样描述门司的重要性:“门司在九州北端,是九州诸铁道的终点。若把九州比成一片网脉叶,南北纵走诸铁道就比是叶脉,门司便是叶柄的结托处,便是诸叶脉的总汇处。坐车北上的人到此都要下车,要往日本本岛的,或往朝鲜的,都要再由海路向下关或釜山出发。”
船靠好门司码头才知道,这几天是日本的一个假日,港口员工全部放假,码头不作业了。这可把我们这些长期紧张的集装箱船船员们乐坏了。留下少数值班的船员,大家办好登陆手续后,见夕阳西下,就抓紧时间,立刻冲向市区(门司港到市区步行约50分钟)。
沿着街道旁十分干净、绿草茵茵的人行道,我边呼吸着新鲜的草和树木的味道,边饶有兴致的饱览着异国的景致。
门司市区给我的总体感觉是,市容宁静美丽,是现代化风格和古朴色彩完美结合的城市。人们轻松、神态平和,并不像想象中的日本人各个步履紧张的样子。月光下,看着那街道两旁安静的院落和小楼,回味着日本乌冬面的滋味,我仿佛就像平时走在大连的某条小街上,心情自然和轻快。
第二天,我早早起床,简单的吃点饭,拿起头天夜里就准备好的鱼具、鱼饵,快步来到船尾。渔饵是在青岛买的腌沙蛆,我将它串在挂在天平上的两个钩上,放开手提线圈,将钩坠抛入波动着的、清澈的海水里,然后伏在船舷护栏上,边看着远处美丽的海峡风光,边提拉着手中鱼线,等着鱼儿的上钩。
清晨的港口,在初升的太阳的照耀下,晴天碧海,能见度很高。门司港依海峡顺岸而建,长有两千多米,码头泊位很多,但在港的货船却较少,可能是过节的原因吧。我船停泊的位置是刚建好的集装箱泊位,临近不到二百米的地方,还是当时建码头被辟剩下的山体。只见山坡上绿树成荫,山脚下礁石嶙峋,海鸥成群。我琢磨着,那儿各种鱼儿肯定少不了啊。
也就是十分钟左右吧,手中线一抖,立刻少许的沉重感传来,我连忙站好身位,一下一下的往上提线。这传统手提线的好处就是,在提线的过程中,交替的两只手都可以感觉到鱼儿的上下左右的扯动,多么直接和亲切啊。我按耐不住急切的心情,两脚踏到护栏中间的隔板上,用腰倚住护栏,探出身来,将鱼提出水面。
这是一条二、三两重的黑鲪啊,看着瞪眼、张大嘴喘气的黑鲪,我有些失望。将鱼摘下钩,扔到甲板的角落里。真是的,大老远跑到日本来,却钓了条“大连黑鱼”啊。
看着我不太高兴的样子,站在一边看我钓鱼的大厨忙说,再钓几条,中午全船来个日本活黑鱼汤。
说的也是啊,虽然船员弟兄们成天生活在船上,跑在海里,但难得有机会喝个活黑鱼汤啊。再转念一想,人有国籍,鱼无国界,大海中的鱼儿是自由的,哪儿有海哪儿就鱼嘛。
我拿出刀子切掉那黑鲪鱼头,将鱼身带皮切成长片儿,摘下腌沙蛆,两钩都挂上鱼皮,重新将钩坠扔入十几米深的海水里。
或许是正赶上了好潮水,或许是新鲜黑鱼皮的作用,此后,我开始了流水线上似的“生产过程”,基本上是下去一会儿就有,也有一钩两条的。下钩,提鱼,摘钩,再下钩,再提鱼,再摘钩……。
这场面吸引住了准备下地的电机员和大台(服务员)。他俩连忙跑回房间,换上工作服,拿出鱼具,也赶紧加入了“生产”。
从早上七点钟左右,到不怎么上鱼的九点多钟,也就两个小时吧,不算放回海里的小鱼儿,我共钓上大约三十多条鱼,清一色的黑鲪。遗憾的是,最大的不足半斤,一般都是二、三两重。拿到厨房一称,呵,接近八斤鱼啊。
中午,还不到开饭时候,留在船上的船员们,几乎都被充满船舱的黑鱼汤的鲜香味吸引到饭厅里。除了黑鱼汤边熬边喝管够儿造外,每人盘子里还有二条清蒸黑鱼。
吃着鲜美的清蒸黑鱼,喝着清爽的青岛啤酒,看着大家一碗又一碗的喝鱼汤,听着船员们的叫好,喝了不到两瓶啤酒的我,可能是醉了,也可能是累了,仰歪在沙发上,竟然迷迷糊糊的睡着了。
2004年5月13日
后记:其实,按照我完整的思路,应该说这是上篇。如果朋友们愿意看这篇小文的话,我再接着继续写下篇,题目是《在关门海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