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温度
这是最主要的也是最重要的原因,不管天气如何改变最核心的就是温度,降温的时候气温虽然降低,但水温还没来得及下降,此时就是出鱼的好时段。随着气温影响水温,鱼变的不适宜了,会到处找温度适合的水层,如果温差过大甚至会导致应激反应。等冷空气过去了,你不要看晴天了就急着去钓鱼,老钓友都知道此时的水温还是比较低的,就要等鱼适应水温之后再去,所以要等两三天鱼情稳定了才行。但是晴天也有晴天的难处,因为早晚的温度低,下午温度高,一天当中的温差就大,那么鱼就会因温度而不断改变栖息之地,我们能把握就能钓到鱼。
2,水深
温度是变量,水深是定量,一处水域的水深在一段时间肯定不会变化太大,只是鱼会挑选水深而已,尤其是在温度变化的前提下。大降温期间,要钓只能选择深水区,此处水温相对稳定,晴天基于太阳直射角度的变化,早晨的时候要钓深一点的地方,最开始升温的是表层,所以气温升高后鱼会找温度高的水层,要钓浅水之处。当浅水处温度过高的话,鲫鱼就会往稍微深一点的地方游去,这也是我在钓深水的时候遇到截口的原因。
如何应对?
1,鱼口轻的应对
就是在钓轻口鱼的时候,此时鱼的水层还是比较固定的,钓底就行,但鱼口轻鱼口差是一个难题,搞不好就不开口了。我们能做的就是调整作钓思路,使用小钩细线等精细的钓组,钓饵也要精细化,使用拉饵,小段的蚯蚓或者红虫,这样整体的入口性比较好,在调钓的时候钓灵敏一点,以反映出最轻微的鱼口信号。
2,鱼口变化大的应对
受温差的影响,鱼层的变化比较复杂,每处水域的情况不同就要具体对待,比如:水底是否平整,有没有水草,有没有水流等因素。但也能找到一点点规律,大致就是在早晚的时候要钓深一点的位置,当太阳出来之后就要考虑浅水的位置了,至于什么时候要做出调整就要看水温的变化了,这个谁都讲不定只能自己去作钓体会。如果作钓的是深水区,就要适时钓离底或者钓行程尝试不同的水层,如果窝点附近有深有浅,可以在水温上升后尝试钓浅水,尤其是水中央的浅滩是比较藏鱼的,如果是近岸的浅水鱼会因安全问题而不靠岸。
最后总结
深秋野钓鲫鱼,最需要考虑的就是温度和水深这两个因素,如果天气变化不大鱼肯定是会开口的,只是没有找对水温层或者是作钓水深,此时鱼再不觅食的话冬天就会被饿死的,所以多钓是最好的解决方法,不仅能增加上鱼概率,更能积累作钓经验。但经验归经验,水温,鱼情,鱼口的变化不可能完全把握得了的,我们能做的就是及时做出调整,然后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