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菜单

思过洞随笔(9)——抛钩钓住苏东坡与郭沫若的乐山大佛

热血战士19942014-09-10 19:45:32

  抛钩钓住苏东坡与郭沫若的乐山大佛

  近二十年前听老师介绍北宋大文豪苏东坡,我就喜欢上这位集诗、词、文、画、书于一体的“通才”,他无所不能,无所不精,在北宋找不出第二个这样的人。我从心底特别的佩服!后来研习他的诗、词、文,我更是五体投地的崇拜他。他无论写诗词,还是写散文,总是以恢宏之大势震撼我的心灵。且不必说他的那歌咏赤壁的“大江东去”,也不说那记梦的“十年生死两茫茫”和“明月几时有”,还不说那“似花还似非花”的杨花词,只说那首精妙的说美食的诗《惠崇春江晚景》就有无穷的乐趣与鱼味——“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河豚是美味,一尾值千金!这是古人所说,我相信!从这里,我想苏东坡是位美食家,后来去查看他的生活故事以及生平,我更能肯定这一点。

  除了诗词,我更喜欢他的散文,因为在散文中他的思想与心理坦露得更自然、更率真,我更容易读懂它们。在这里,我只想说说他的那篇《后赤壁赋》,其中有这么一段:(苏轼)“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归而谋诸妇。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需。”我读这篇优美的散文,就想起苏轼与朋友边品酒边食鱼,并以绝妙的赤壁夜景为下酒之菜,何等的美妙!我更喜欢那后面的孤鹤化入梦中为道士,来问候他们夜游赤壁是否快乐?我想,哪里还有什么不快乐的?这是人生最为美妙的事情:良辰、美景、赏心、乐事,还有美酒与佳肴,还有朋友与之倾谈,何不乐哉?

  其实我还是最欣赏苏轼的那豁达乐观的胸怀与处世!在这里孤鹤于梦中化为道士,寄托了苏轼多少人生的达观呢?恐怕只有我们钓鱼人最懂!我们能从这里读懂苏子的淡泊名利、拥抱自然的坦然内心!

  苏轼是眉州(今四川眉山县)人,与嘉州仅仅只有很短的一段路程,他对在这里的乐山大佛有一首漂亮的诗:

  初发鼓阗阗,西风猎画旃。

  故乡飘已远,往意浩无边。

  锦水细不见,蛮江清更鲜。

  奔腾过佛脚,旷荡造平川。

  野寺有禅客,钓台寻暮烟。

  相期定先到,久立水潺潺。

  这是他从四川出来游览乐山将要离开时,苏轼与同乡和尚宗一相约在钓鱼台话别,并写的一首叫《初发嘉州》的描写大佛的诗歌。

  是的,近在苏子家乡的乐山大佛,苏轼最为喜欢,而且一直对他今后的政治与文学生涯以及为人处世造成了最为深刻的影响,从而让他形成了豪放达观的个性与文风。可见苏轼心中是有佛的,在他的文章中就多处透射出这样的思想影响。

  乐山大佛位于现在的乐山市郊,发源于川北大雪山的岷江,带着大量的雪水,滚滚南下。当它进入成都平原,来到乐山城下,已经是一条水面开阔的大江了。在这里,它同波涛汹涌的大渡河,水流湍急的青衣江汇合。就在这三江汇合的地方,坐着一尊世界上最大的佛像——乐山大佛。

  这座佛像凿塑于岷江南岸凌云山栖鸾峰临江一面的崖壁上,和乐山城隔江相望。它面对着滚滚东流的江水,体态雍容,深情自若。这尊雄伟的佛像高71米,数十里外都可以看到。它的头长14.7米,宽10米。头顶上每一个螺髻都可以放入一张大圆桌。他的耳朵长7米,耳朵眼里可以钻进两个人。它的脚背宽8.5米,可以围坐100多人。它比山西大同云岗石窟最高的大佛要高出三倍,过去认为世界最大的阿富汗巴史安大立佛,高53米,而乐山大佛比它要高出18米,乐山大佛真是大的惊人。游人们在瞻仰它的时候,莫不对我国古代的雕塑师们在设计和塑造这尊佛像时所表现出来的伟大魄力和高度的智慧,从而表示赞叹和钦佩。

  我没有到过乐山,无缘与大佛相亲。但是有位朋友来自乐山,他向我描述起乐山大佛时,让我心灵不禁为之震颤,更为甚者是他用江边有不少的钓鱼人来钓我!那些垂钓者有的离那美丽的栈道不远,有的则找一处小湾汊下钩,钓取江中的野鱼,那野钓的趣味也许比我在水库垂钓要胜过几筹,因为那儿还可远望水面浮卧的巨大睡佛。下面是朋友给描述的大佛妙景:

  “……其实隔岸观景又是另一番模样,大佛所在的山叫凌云山,大佛就在山的腹中,顺着江边有栈道,可以很清楚的看到三江汇合的美景,离凌云不远的是乌尤山,上面有乌尤寺,这里常年香火不断。乌尤山犹如一堆绿影漂浮在水面,它三面环水,草木葱茏。从这边望过去,连绵的几座山就恰好形成了一尊巨佛,乌尤为头,凌云为身,山上的白塔恰好是一个男人的象征,活脱脱一个睡着的佛啊!安详,沉静!而三江汇合之处江面很宽,太阳生起的时候,万道霞光映射在江面,就好像是佛光普照,万物生灵都收受到了佛的恩宠……”

  朋友的描述让我暇思万千,真想一睹大佛尊容!

  后来我猛然一悟,那乐山不是还有一位在中国近代文坛上特别耀眼的巨人吗?他就是郭沫若。我学过他许多的诗歌、历史剧,还有那篇精彩的《甲申三百年祭》,那读书之时,就让我佩服不已!后来仔细去了解,原来他与近邻的先辈苏轼有极为相似的特点,就是“通才”!他写了几乎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最早的新诗,开创了一代诗风,是一个伟大的诗人;他写历史剧,是剧作家;他深入钻研历史,是历史学家;他钻研古文字,是认识甲骨文最多的古文字学家;他的书法独成一体,很有艺术价值……在这里,我把他与苏轼放在一起来写,就是因为他与苏轼都是博学的大家,又是近邻!他们的性格又有非常的相近之处,都很豪放洒脱,达观而自信!

  郭沫若也有一首写大佛的诗:

  依旧危台压紫云,青衣江上水殷殷。

  归来我独怀三楚,叱咤谁当冠九军。

  龙战玄黄弥野血,鸡鸣风雨际天闻。

  会师鸭绿期何日,翘首燕云苦忆君。

  这是1939年郭沫若从重庆回故乡乐山办理父亲丧事,其间游览了年轻时不曾去过的乌尤寺,在尔雅台眺望青衣江,怀念起正在北国苦战的朱德同志。由于当时战火纷飞。数年后此诗才送到了朱德手中。1944年,日寇南侵黔桂时,朱德写了《和郭沫若同志〈登尔雅台怀人〉》:

  回顾西南满战云,台高尔雅旧情殷。

  千村沦落悲三楚,四位英雄丧廿军。

  北国翻新看后劲,东邻殒越可先闻。

  内忧外患澄清日,痛饮黄龙定约君。

  这便是两位朋友在那革命的岁月里,通过大佛为媒相互唱和的诗,今天读来还是能让人感受到那种坚定的决心,顽强的斗志。两诗都有一股恢宏的壮大的气势,读来让人气壮山河,回肠荡气!

  ……

  郭沫若与苏轼相比,他更多了几分革命的勇气与斗志,少了几分佛学的恬静与淡泊。但是他们的豪放达观的性格是相同的,他们对待生活都是积极的、乐观的。他们之所以有些差距,仅仅是因为苏轼生活在太平盛世,而郭沫若生活在乱世之中。不过大佛都给了他们人生快乐的细胞,让他们能坦然面对世间的沉沉浮浮,面对得失荣辱都能有一颗平常心。这便是我要写这篇文章的目的!

  乐山自古天下闻名,今后如能有幸去看看,或有幸去钓钓鱼,那将是我梦寐以求的希望!那时我将一定去看看东坡楼与沫若堂!去看看天下有名的两幅对联:

  江上此台高,问坡颍而还,千载读书人几个;

  蜀中游迹遍,信嘉峨特秀,扁舟载酒我重来 。

  (这时来自湖南省道县清代学者何绍基写在东坡楼的名联)

  峨眉钟灵,大渡铸魂,中华唯怀,黎庶系心,笔落摇山河,真是文豪本色;

  女神惊世,屈原壮魄,雷电为颂,洪波度曲,诗成泣鬼神,果然名士风流。

  (这是当代作家马识途写在沫若堂的精彩联子)

  四川真不愧为“天府之国”,它养育了这两个博学而又达观,豪放而又率真的两大文学巨匠!我想大约与大佛之宏伟、巍峨有关,也许就是那大佛的灵性赋予他们那超凡脱俗的品行!

  我景仰苏轼,敬佩 郭沫若,因为他们都是如此大写的人;我也爱那一明一暗的、一坐一卧的大佛,因为它们给了人们灵感与品德!

  

打开钓鱼人APP  阅读全文
查天气、找钓场、学钓鱼;钓鱼人APP
打开钓鱼人APP  查看更多内容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