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子线钓大鱼的四个优点三个缺点,实战该怎么应用?
随着越来越多的知识普及,很多钓鱼人最常接触的一个话题——钓大鱼。
而在钓大鱼这个主旋律中,一直为人推崇的都是钓远、钓深、钓顿、大钩粗线以及使用长子线。
而使用长子线有哪些优点和缺点呢?
实战该怎么应用?
首先咱们来看看长子线在垂钓大个体鱼的时候最明显的四个优点
不易切线
当然这里的不易切线对应的是同号数的短子线,因子线的长度的增加,在面临大个体鱼的冲刺时,子线的缓冲受力会明显延长,也就是等于变相的增加子线的延展力,此时对于溜鱼过程中会起到很好的卸力作用。
过滤假信号
同样的原理,浮漂的信号会随着子线长短反映出灵和顿,由于子线变长,鱼吃口的信号在子线的传递路径同样也在变长,因此一些小鱼口、轻口在通过整个线组时传递给浮漂的信号会变弱,所以使用长子线是更适合用来守钓大鱼的。
诱鱼效果更好
长子线在抛竿入水时,受阻力的影响下落的摆幅变大,加上铅坠的带动此时会形成一个弧度,而大部分鱼喜摄食动态食物,诱鱼范围增加,我们常见的飞铅钓法就是这个原理,通过把铅坠上拉增加饵料下落的行程和动态,对于草鱼、鳊鱼、翘嘴等有极佳的效果。
入口性变好
由于子线更长了,铅坠离钩的距离变长,大鱼在吸食饵料时受到铅坠的牵引力变小,而短子线因离钩距离更近,鱼在就饵时会受到更大的牵引力而导致吸食难度更大,这也是我们常说的钓大鱼为何要子线躺底的原因,为的就是增加钩子和饵料在不受到牵引力的作用下更好的被鱼吃进去。
那长子线钓大鱼又有哪些缺点呢?
招小鱼
如果在自然水域使用商品饵作钓,小杂鱼不可避免,尤其是白天,水中视线好,更长的行程更容易诱来小杂鱼,长子线到底慢的优点就成了缺点。
冬季难适应
冬季水温随着温度全面下降,鱼的活性受影响,开口变得慢而轻,而冬季目标鱼又基本以鲫鱼鲤鱼为主,过长的子线在冬季几乎优点全无。
走水难应对
自然水域下很常见的一种情况就是走水,如走水快时长子线就非常的力不从心了,常见的应对方法有通过改短子线、大跑铅、小跑铅等方式,而此时也非常容易挂底。
实战该如何应对这些缺点呢?
1 应对闹小鱼
如果坚持使用长子线守钓大鱼,而又不想面对闹小杂鱼的情况下,一方面我们可以采用自然谷物饵(玉米、谷麦等),而使用商品饵则可以晚上出发,采取夜钓的形式来规避小杂鱼。
2 应对轻口
不管长子线还是短子线,都是可以通过调钓来改变子线在水里的状态,如果口轻到看不见口提杆有鱼这种情况时,可以适当修剪铅皮改变调钓的灵顿,还可以更换更小的线组来应对。
3 应对走水
常规的方法相信很多钓友都会,如果面临易挂底的情况,推荐采取A.B两点钓法,带饵调漂钓离底,以饵料入水为A点,借助走水到B点,不论有口没口都提杆,中间的距离控制在半米到一米的距离为佳,也可根据走水快慢来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