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浑水摸鱼”与“水清无鱼”
小时侯和小伙伴们到郊区玩耍,经常有抓鱼捞蟹的机会;只要看见小水洼小河沟里有鱼的话,我们就一定以为可以抓到鱼!
一开始我们是看见那里有鱼就以为可以抓到鱼,结果往往是鱼比人跑得快:它们才不会傻忽忽地“等”你去抓呢!
后来有大人教我们:得把水搅混,越混越好!水混了,鱼的眼睛就看不见,象人在黑暗里一样,虽然我们也看不见鱼,但我们可以凭着手的感觉去“摸鱼”;
“水清则无鱼”是句老话;和我们钓鱼人说的“有水必有鱼”相矛盾。
以前我认为“水清”其实不是没有鱼,是因为水太清,鱼的眼睛这时就有用了,人在岸上的影子折射到水里,人看不见鱼,鱼却可以看见人;尤其鱼对是浅色的移动物体警觉性高,所以钓鱼人钓鱼不宜穿浅色的服装,渔具商店里卖的钓竿也决没有白色的钓竿!
后来钓鱼的时间长了,对“水清无鱼”一话就有了想法:大部分鱼是在水底觅食的,这是鱼的世代遗传的本能。一般可供鱼吃的东西一般都沉淀到水底,鱼在水底觅食,同时也把淤泥翻动,尤其象鲤鱼,鲫鱼、泥鳅、鲶鱼这样的鱼类,它们一天不翻翻泥底它们就一天不舒服!于是看一个水域里有无鱼,观“水色”混不混是很重要的一个判断。
我曾经在《钓鱼之家》的一篇文章里怀疑鱼的眼睛对觅食的作用;我的根据是按照鱼饵的味道反过来考虑的,而且我以为钓友们在“夜钓”的时候,鱼的眼睛不会比人的眼睛好到哪里去!因为受了广告的影响,我反倒以为鱼的鼻子比鱼的眼睛厉害!
在大的自然水域里,由于鱼的密度低,哪怕是它们自己喜欢在水底下天天想把水“搅浑”也难!关键就在于水域太大!几条大、小鱼和诺大的水域相比,它们那几条“泥鳅”真的是掀不起大浪!于是,在野钓的时候,没有几天设计了比较好的“窝”,估计它们是不会上您的当的!但就是因为自然水域里的鱼不象养殖塘里的鱼,由于没有人定期、定点喂食它们的缘故,所以除非它们不上钩,一旦它们真的上钩的话;同样大的鱼一定会比养殖塘的鱼要挣扎得厉害得多:毕竟它们平时是难见人影:不象我们家养的狗呀猫呀猪呀不会“躲人”!
所以北方钓友喜欢野钓的时候,一定会比我们在养殖塘钓鱼有更多的乐趣:很大一部分乐趣在于此!
但我们没他们那么好的机会,一般的说,如果我们在广东一个小范围的鱼塘里钓鱼之前,别听鱼老板瞎说“我的塘里有多大多大的鱼”!您如果真的是看那塘水清的话,我想最好你们还是换个地方钓好!
陆军
2004年3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