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那的河很有特点:比如1980年.89年.98年每隔十年发一次大水,发大水的时候就是鱼多的时候。。
那时大江还没截流,想钓鱼只能去林场后面的小河。(据二叔说三十年前他和韩叔曾在那里叉到过一米来长的细鳞六七条,从那以后细鳞就再也没在那出现)。 。
当地的钓法主要是: 一根长不过两米的竹竿,齐竿的线,大坠(子弹头那么大的铅坠)双钩 ,蚯蚓做饵。 。
1987年的一个夏季我都迷失在钓鱼的快乐里,每天下午三点一下自习,我就急忙跑回家,拿竿,奔河 。到五点回家一般正好钓一罐头瓶的花泥鳅。 。
一直到1989年的那场大水,我们众多的当地人依然守着固定的窝子钓着泥鳅和柳根儿,一个江北人(哈尔滨松花江以北的人)却拿着一根树叉子让我们目瞪口呆。他拎着的鱼获量是我们的几倍计。 。
1989年大水,正好江北又有人来钓鱼,我才整明白其钓法。我刚在一个草窝里钓上来一条船钉子,那人就在我前边接二连三钓上了十来条柳根儿,我就跟上去看:原来是一根树叉子,长四五十公分,头上的枝桠上栓了十多个线,(无钩也无坠儿,)线上穿了五六公分长的蚯蚓(线是u字形系在树叉上的)。他专找草窝.急流下的回水处.或水流拐弯处的回水处下钩,一盆一桶一枝桠,钓获量惊人。。
后来我思量了以下这种钓法的好处:一.大雨之后小河水混,近岸草窝钓,不惊鱼。二.树叉子子下的十多根儿蚯蚓,目标大,容易让逆水而上的鱼发现。三是手疾眼快,这种钓法全凭手感,右手提竿一离开水皮儿,左手的盆要马上伸到枝杈下的水面上,以保证不失鱼。四.要移动作战,一个窝子钓上七八条后,如不再咬钩 ,或者始终不咬钩,马上就走,换窝再钓。有时候要走出去好几里地,虽然辛苦点,可是鱼获量确是让人兴奋的。 。
哈哈!绝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