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菜单

我的钓鱼简史

华铭2014-09-10 19:37:44

  一九五八年,我十一岁,跟邻居家的大哥哥到松花江边去钓鱼,算是初钓。那时候的松花江水清见底,什么污染也没有,鱼也多得很,钓果如何,已记不得了。

  一九六八年,下乡到细鳞河畔,我们这帮二十多岁的大小伙子,精力过剩,苦闷无聊,就去河边钓鱼,所谓的鱼具不过是绑扫帚的竹枝,至于线啊,钩啊,因为我是一个帮闲者,也搞不大清楚。最有意思的是能清清楚楚地看到鱼咬钩的情景,真是百发百中。钓上来的大多是粗不过柳条的小鱼,拿回集体户里打成鱼酱,在整日不见荤腥的日子里,也算打牙祭了。

  一九七二年,回城教书,一直到一九八九年,与钓鱼告别了整整十七年。

  八九年暑假,去鱼具店买了一支竹竿(与现在的炭素竿相比,要算大旗杆了),竿的长度、线的粗细、钩的大小、漂的灵钝全都不懂,因此是不论的。我家离松花江边不过二三百米,江边因采砂有许多大沙坑。那时也不知道坑里有没有鱼,随便用点苞米面(玉米面)或曲蛇(蚯蚓),把钩胡乱甩到水里,至于钩是否到底,饵是否对路,全都不管,也不懂,姜太公的徒弟――钓就是了。见漂动就提竿我是懂的,但因竿太重,见鱼咬钩又兴奋,手就发狠,因此提竿的动作很“游击队的干活”,到现在钓鱼的时候,“卖呆儿”(旁边看钓鱼)的也会觉得我的动作很可笑。虽然是土八路,但常常能钓上来钢笔大小十条八条的老头儿鱼(不知道学名叫什么),回家叫媳妇儿(现在叫老伴儿)用油煎了,小酒盅儿一捏,吱儿吱儿的喝上,其乐无穷。同学到家来串门儿(作客),数落我说:“你这不叫钓鱼,叫泡钩!”我也不管它,照钓不误。

  钓鱼是排遣孤独和苦闷的良药,个中滋味儿只有钓鱼人知道,其他人是难以理解的。就这样,每年暑假我都稀里糊涂地“钓鱼”,照样天天十条八条的上“老头儿”,一直到了一九九二年,离开学校(个中缘由不说也罢)到电脑公司打工,钓鱼的勾当又停下了。

  二零零二年我从电脑公司退休,又拣起了钓鱼的活计。这回要向正规军发展了,鱼具的档次提高了一大截。不过离开钓鱼日子太久,没有与时俱进,还是啥也不懂,装备水平是大大提高了,钓技却还是老样子。这时因我家所在的工厂破产,江边就有了许多钓鱼的下岗工人,我愿意与他们打交道――和他们在一起时,心里象蓝天一样清澈――他们也愿意与我打交道,慢慢地我就有了许多钓友。天天有机会钓鱼了,和钓友们唠嗑儿(交谈)时,常常听他们说什么“笨(传统)”钓台钓的,我就以为所谓台钓就是因为有炮台(竿架),而笨钓就是手法笨,所以为了赶时髦,就上鱼具店扛回来一根炮台。渐渐地,调四钓二,找底,……,越钓疑问越多,我就到网吧去上网,搜索与钓鱼有关的文章,向各地的钓友学习。收罗到了新鲜玩艺儿,就在与钓友们聚会时,和大家切磋。

  就这样,我的钓技不断提高,对钓鱼的恋情也就愈老弥笃,有的时候还能在钓友中拿个第一名呢!

  每当我和钓友们在一起时,每当我操起鱼竿把钩抛向鱼塘时,每当看见浮漂象被鱼猛吸一口烟似地拉向水里而心跳加快时,孤独和苦闷就烟消云散,快乐就伴随着钓鱼的每一天。

  钓友们,快乐地享受我们的生活吧!尽管人生总有不如意,但只要我们有一颗健康的心,就能善待生活中的“上鱼”与“空钩”,就总能获得愉快和幸福。

  

打开钓鱼人APP  阅读全文
查天气、找钓场、学钓鱼;钓鱼人APP
打开钓鱼人APP  查看更多内容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