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来说是窝料的组成问题,通常来说窝料讲究的是粗细搭配,也就是粉状加粗颗粒的方式组合。粉状的东西扩散较快,聚鱼效果不错,颗粒的东西留在窝点中,鱼进窝之后不会没东西吃,能够较长时间留在窝点,被钓到的几率就会增加不少。不过高温季节小鱼较多,部分钓友会使用粗颗粒的窝料,目的在于减少小鱼闹窝。其实这种方式看似很科学,其实很不科学。如果垂钓时间比较短,不如多粉状少颗粒,窝料兼具聚鱼和留鱼效果。除非是持续多天守钓,那粗颗粒甚至块状的东西才值得一试。
夏秋季节钓大鱼,其实窝料搭配可以比较简单,并没有那么多讲究,关键是量要足,也就是说一定是要打重窝的。打重窝,诱鱼时间会比较持久,关键是鱼进窝之后有足够的食物。比如嫩玉米切下来,伴上酸奶曝晒半小时,加一些菜籽饼粉攥成团打窝;麦粒、老玉米,清水泡软到发酸,抛洒打窝也是可以的。这些窝料的味型都比较简单,但是在钓大鱼是效果并不差。为何更建议粉状加颗粒的窝料配比呢?这里有个真实案例。
我有个钓友,是个黑坑高手,最喜欢去黑坑钓青鱼。方法也非常简单粗暴,螺蛳打窝,挂珠珠垂钓,据说上岸的几率70%以上。某次去钓青鱼,螺蛳打了20斤,只钓了一条鱼青鱼,惨淡而回,话说大物黑坑价格还是比较“可人”的。另外一个钓友,第二天去站了他的窝子,一天钓了11条青鱼。这个情况就说明了,螺蛳的聚鱼能力是有的,但是速度慢了一些。在钓其他大鱼的时候也是如此,如果只钓一天,窝料建议粉状可以多一些。不要担心小鱼闹窝,因为小鱼闹窝就是没大鱼,并非使用颗粒打窝大鱼就一定会进窝。
大水面中打窝,打窝的手法基本都是手抛,把窝料攥成打团,手抛到窝点,这个看似简单的打窝方法,其实也是有讲究的。一般来说垂钓的钓点深而且远,手抛打窝时要注意有个提前量,因为是抛物线扔出去,如果落点在浮漂周围,那窝料基本会落在钓点的前方。鱼进窝,几乎都是从深水过来的,这样的话就会先经过窝料,除非窝料没有了,才可能发现饵料。所以打窝时落点要在浮漂的后方,哪怕比较靠后,也比打在前方更靠谱,这样的好处就是鱼从深水过来时,会先发现饵料。
当然以上多是休闲野钓中的一些打窝聚大鱼的注意事项,话说“专业”的钓友会持续垂钓几天,打窝还有打窝船之类的装备,这个俗称人造鱼窝,持续多天之后收获才会比较客观,但是多数钓友都没这个时间和条件。
水库很多人在钓鲢鳙鱼,拿个矿泉水瓶子,上面搞点线,几块钱的事,一天可以搞个百多斤,打游击战,细节自己去品
这水库很多人在钓鲢鳙鱼,拿个矿泉水瓶子,上面搞点线,几块钱的事,一天可以搞个百多斤,打游击战,细节自己去品
懂了,看我堂哥在自家鱼塘这样钓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