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菜单

我从网上收集的几篇文章,大家看看吧!请原文的作者把批评的意见暂时保留,好吗!(钓技篇)

yinqwdong2014-09-10 19:22:07

  提竿最佳时机原理:

  当鱼游近钩饵时,水会产生一个由下至上的压力,此压力使浮标缓慢上升1-2格.当鱼吞钧时(吸饵),此吸力使浮标产生下锉,即一頓,一般也为1-2格,此时需即提竿.

  临水把竿与高手同钓,但见高手手起竿扬,频频中鱼,自已这边虽有鱼吃钩,但上钩率却远没对方高,往往是对方上三四条鱼这边才一条。原因何在?除了钩,线,坠,漂,饵要搭配合理外,掌握本水域鱼情,摸清鱼的吃相,适时起提竿,也是关键之所在。

  究竟什么时候起竿为好呢!就鲫鱼而言起竿的时候应抓住漂标一“点”的瞬间,因为鲫鱼觅食非常谨慎,尤其是成年大鲫,它们在吞饵前都有一含即吐的习惯,稍有不适便立即放弃,如此反复多次直至确认没有危险才放心吞饵。所以要抓住它“一含”的机会,即漂点即提。鲤鱼喜群居是底层鱼类,须沉底钓,鲤鱼吃食时有抬头,和拖饵的习惯,反映在漂上是浮漂微微上升后立即没入水中,动作越缓鱼越大,动作越急鱼越小,应等浮漂完全没入水中后再起竿。草鱼是大型鱼类,吞饵比较爽快,且动作较大,底钓时有较大的送漂现象,起竿以稍迟钝为宜。鲢鱼是中、上层鱼,有吞吸雾饵的特点,所以钓鲢时大部分钓者习惯用组钩大浮漂施钓。在起竿或收线时不应操之过急,浮漂在急促抖动或小范围内移动时不要起竿,等漂彻底没入水中或在水面快速移动时起竿把握会更大。

  野河垂钓,钝比灵好 在野河垂钓,不能照搬塘钓经验,野外河流有水流,鱼散,杂小鱼多,吃食猛等特点,针对上述特点针对上述特点,在垂钓调漂时应本着“宁钝勿灵”的原则,因为河水有一定的流速 所以漂应尽量选择大一点的漂以保持漂在水中的稳定性,漂大则坠重从而也加快了钩饵在水中的下沉速度,可以避免上层小杂鱼的干扰,笔者在本地一泵站放水闸前垂钓时,由于不识水情,鱼情,用轻漂小钩垂钓,结果半天时间过去了除了钓上一些小杂鱼外,一条象样的鱼都没有钩到,而别的钓友却不断的提竿上鱼,什么原因呢?问题出在漂上,因为时值春未夏初,上层小鱼活动频繁,由于漂小坠轻,抛竿后钩饵刚入水小鱼就闻香而来,哄而抢之,钓饵根本就到不了水底就被小鱼抢光了,怎能钓得到鱼呢!

  选好漂,在调灵敏度时,通过加减铅皮使漂尖露出水面一目或漂尖不露出水平刚好与水平齐为最好,垂钓时漂尖露出二到三目,漂送一至二目或者黑漂均可扬竿,其实野河里的鱼吃食较猛,只要水中的漂稍有动静(漂尖有力的一顿即“漂点”)就扬竿有90%的上钩率。

  青鱼,草鱼吃饵在漂标上的反映是:标轻微的点几下,这时不能急于起竿,要等漂标缓缓地上升1-2目并稳定或漂急速的向斜下方没入中后,方可起竿。

  (五)注意事项 起竿要掌握稳,准,狠的方针,青鱼,草鱼的上颚比较坚硬,而钓钩在鱼嘴中的着钩点一般都在鱼嘴的上颚,饵钩被青,草鱼吞进口中后,如果我们在起钩时钩不牢它们的上颚,钓钩马上会被弹出嘴外,这样不但钓不到鱼,还会把鱼吓跑,甚至的失钩断线的危险。 为避免上述情况的发生,起竿时应设法钩住鱼的嘴角和唇边的软组织。因此在起竿时,必须把钓竿向斜上方引,保持鱼线与不平面成40`-60`的角度较好,如果角度太小,则鱼线受水和水草的阻力就大;角度过大,接近垂直,则又容易碰上鱼上颚。

  题: 准确掌握提竿时机之我见

  钓鱼的技巧中最难掌握的,我认为就是何时是最佳的提竿时机,这是决定你的鱼获多少的关键。根据六年垂钓的实践,我摸索出一点儿经验。

  首先你要明白的一点是,没有一成不变的规律。不一定鲤鱼就是拉“黑漂”,鲫鱼就是“送漂”等等这么简单化,实际的操作要复杂的多。大多数的钓池因为种种原因,鱼咬钩的幅度、快慢都不近相同,所以反应在漂上的动作就是相同种类、大小的鱼也不一定一样。你必须随机应变因地制宜才行。

  大多数的时候鲫鱼的提竿时机是上升一二目随后有力的一顿,这时提竿应该是十拿九稳的,但偏偏就有例外。今年九月底我和钓友辛鹏去呼和浩特市郊区水产研究所鱼池垂钓,该池多为彩鲫、银鲫和大小鲤鱼。我倆儿开钓后就觉得很奇怪,明明是标准的鲫鱼咬钩,有时漂都被顶倒横在水面上了,提竿就是没有鱼。而只有在“拉黑”的情况下才会上鲫鱼。我倆儿百思不得其解。于是后来干脆“顶漂”的一律不提,收竿时我们的鱼获是最多的。 又例如今年七月我倆儿去范家营子钓鱼,大半天钓到的全是小鱼儿,时间将近黄昏快要收竿了,我发现我的漂上升了一目就停止不动了,我以为是一粒饵化了,随手一提竿,结果就像挂了底,随后传来巨大的拉力,水下的鱼将我拉离了钓位,向旁边走出去几米,钓竿也被拉直了三回,所幸我的钓竿质量好,要不然非断不可。几分钟后将鱼抄上来一看,是一条三斤多的原池鲤鱼。我原以为是钩在了鱼的身体的某处,而不是钓上的。可仔细一看确实是钓上的,还没见过这么大的鱼如此吃食的呐。怪哉!怪哉! 还有的鱼池中的鲤鱼吃食更怪,漂只是下拉一二目,这时不提就不再咬钩了。尽管有这么多的例外,不过一个鱼池的鱼咬钩的特点大致相同,了解了就大胆的照此做动作准没跑。

  饵器配合才是真 钓饵有没有普遍适用意义,一在于它是否具备优良品质,二要看钓者在实践中正确掌握、熟练运用的程度。对于前者,钓鱼人只能从包装说明文字和各地应用情况的介绍去认识,肤浅而不深刻;而后者因地域原因和条件限制,认识的片面性难以避免。参加竞技钓鱼后,我对品牌钓饵的感受越来越深,特别是观察了高手在调整钓饵比重上下功夫的认真态度后,豁然感悟,成绩提高得很快。

  克服品牌饵认识的片面性,以饵适器配合上坚持钓组合理不能改,调整饵重合鱼情。 "老鬼"钓饵作拉饵使用钓悬钓浮不钓底。在水深1.5米,钩定位40余厘米时将鱼由下层引到上中层咬钩,主要靠的是饵溶散后呈悬浮状。如果左右相邻钓位采取底钓,而天气情况又特别好,下层鱼咬钩特爽,那么你拼命引鱼的结果有两种,一是邻位的穿层鱼被你引来,形成短时期上钩高峰,但两旁的钓手仍然钓得很欢;二是溶散的钓饵中总有一部分下沉,被你频频扬竿惊扰了的那部分鱼会追着下沉的钓饵往下潜。如果不能及时觉察鱼情变化而坚持一种钓法,就吃亏了。比赛中,我先用"九一八"拉,调浮标4目,鱼讯有三种:1.标站直,在5至4目间出现短暂停顿;2.在接近4目时沉速加快;3.浮标停滞在3目,后下沉1目又反升到5目。随着比赛进程的推移前两种鱼讯越来越少,后一种鱼讯也起了变化,标停在3目上的时间延长了,鱼讯下沉不再反升。我观察到左侧钓手的钩位深度大约1米,上鱼频率不变,再看他钓饵的颜色是红的,即意识到鱼情起了变化。于是,改变钩位深度,钓中层,将浮标上移,由40厘米调整到80厘米。然而,并没有收到积极效果。由于钩的下沉距离延长,钓饵的途中溶散增加,在80厘米高度内拉散了鱼群,鱼讯变得难以捉摸,该上鱼的鱼讯没有鱼,似是而非的讯号到又上了鱼。

  按钓浮设计的钓组使用"九一八",我已经把握了它的沉速,迟快顿都是讯号。钓深后,钩饵下沉距离的延长不能简单地从它所需要的时间上去寻找感觉,因为下沉过程中的饵重变化也会对鱼讯发生作用,讯号的不确定性只有在平时的练习中把握正确规律。所幸的是我平时钓底习惯使用比重较大的"香鲫2号"饵,对钩将及触底的鱼讯有充分认识。邻位钓手用的红色钓饵当是"香鲫"无疑。于是,我决定换饵,可是换了"香鲫"鱼并没有咬钩,但混乱的信号没有了。

  起初,我有点后悔,临场换饵香中夹腥,鱼不变口,这一场就黄了。然而,左邻钓手用"香鲫"的成功使我不住地安慰自己:面包会有的。浮标沉寂了约10分钟左右,标尖有了第一次鱼讯,从钓3目上升起1目,扬竿中鱼了。接着第二竿,又是升1目,再上鱼,以后鱼讯虽有变化,但都规范在沉浮1目上,与我平时底钓鱼讯的掌握非常接近。已经调整好了的钓组不宜多变,许多人以换标和修剪铅皮适应鱼情,而我的体会是以饵重的细微变化实现饵器配合。

  秋天怎样钓鱼

  秋季,气温表现为由热向冷转换,从开始到结束,气温变化很大,立秋刚过,气温仍然很高;处暑之后秋高气爽,温度宜人;过了霜降。转入深秋,气温骤降,北京地区有时已见冰霜。钓鱼爱好者可根据这些变化来安排钓事。

  按气温变化可将秋季划分为四个垂钓阶段。

  第一阶段:自立秋开始。由于未过“三伏”,暑气依然逗人。可沿用夏钓方法,如钓荫、钓深,一天之中避开中午钓早晚,甚至仍可进行夜钓。

  第二阶段:一般从处暑开始。这是一年中又一个黄金钓季。“秋风起兮佳景时,吴江水兮鲈鱼肥。”这是晋张翰笔下的秋钓写实。钓友们将这段时间兽为黄金钓季,绝非仅是佳景和鱼肥,而是因为金风送爽温度适宜,是鱼儿摄食的旺季,当然也是钓友们大显身手的时刻。此时垂钓,除可继续使用夏钓的各种饵料外,还可更多地采用具有秋钓特色的蚱蜢、油葫严及各种青虫和昆虫,用它们钓草鱼、鲇鱼、黑鱼和黄颡等,会获得满意的效果,有时鲤鱼也会对这些活饵感兴趣。在钓法上还是要以钓边为主。如在深水处钓鲢鳙草鱼,应离底钓浮。钓鲤鲫鲇黑鱼,则应钓边钓底。因为岸边草木籽实及昆虫,落入水中都是鱼儿的美食,会吸引鱼儿游向岸边,钓手追着鱼儿靠边下钩,定获车收。

  第三阶段:始自寒露前后开始。由于气温继续下降,深水处太阳已晒不透,鱼儿游向温度较高的浅水区和向阳的岸边(这里浮游生物多,也是吸引鱼儿前来的原因)。这正是“秋钓边”的时节,钓手最好使用手竿和短竿,不要顾忌近岸浅水处无鱼。但因水浅钓点又近,所以要注意隐蔽和保持安静,以免惊鱼。 在此阶段的后期,如下几场秋雨,随着气温再度降低,水温就会急剧下降,出现表层水温低于深水水温的情况,秋钓也就进入了后阶段。

  第四阶段:大致始自霜降。霜降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此时已靠近立冬,气温大降,北京地区已初见冰霜,水面温度已低到冰冷扎手的程度,鱼儿游向深水区。这时仍可垂钓,但钓点应选在向阳背风的深水区。一天之中应避开早晚钓中午,从上午10时至下午3时为最好。鲢鳙已不咬钩

  

打开钓鱼人APP  阅读全文
查天气、找钓场、学钓鱼;钓鱼人APP
打开钓鱼人APP  查看更多内容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