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子线的问题
众所周知,子线越粗越硬,柔软度就不够,在鱼的个体很小,鱼口很轻的时候,鱼儿吃饵的动作也很小。于是这些动作在子线这个环节会有个比较大的衰减,反应在浮漂上的动作就会特别细微。所以很多老钓友都提醒新手钓友说在鱼口轻的时候子线尽量小一点。确实很多时候在用1号子线动作只有半目,但是换了0.6的子线后浮漂的动作都在1目,甚至有一目多的大动作了。这也是钓友们都会用的一个调整方法,但有时候调整了子线之后并没有效果,这是为啥呢?因为还有其他几个原因。
2,鱼钩的问题
鱼钩也会挡口?在某些情况下鱼钩确实也会挡口,比如说鱼钩太大,而水里的鱼个体又比较小的时候,也会出现挡口的现象。因为想把钩饵吞进嘴里也吞不进啊。所以这时候浮漂动作比较乱,没有清晰的顿口,经常出现小顶漂,提竿总是不中鱼。这时候把鱼钩换小点,动作会干脆很多。而且鱼钩的型号也很关键,有时候鱼口轻的时候选的鱼钩钩条过粗,比重太大,鱼儿将饵料吸入嘴里也是非常难的,也算是一种挡口现象。
3,饵料的问题
很多人都没想到饵料也会成为挡口的原因,因为很多时候鱼儿没办法把饵料吃进去。比如说饵团过大的时候,想吃也吃不进啊。比如说一个花生米大小的饵团,看起来不大吧,但是现在很多水域里都没啥大鱼,一般都是瓜子鲫什么的,如果你的饵团还像花生米粒那么大,它们根本吃不进去。另外,饵料的状态和比重也很关键,如果在鱼口很好的时候到是影响不大,但是在鱼口本身就弱的情况下如果饵料状态不好,比重过大,它们想吃也吃不进去,自然出现挡口的现象。
4,调钓的问题
调钓不当也会出现挡口,比如说很多人对调灵的理解就是调高钓低,感觉调目越高钓目越低就越灵敏。其实并不是所有情况都如此,如果浮漂吃铅量比较小还好,如果浮漂吃铅量比较大,调目越高浮漂向上的拉力值就越大,钓目越低主线就绷得越直。鱼儿吃饵口腔产生的吸力是很难对抗浮漂上升的拉力的,信号反而会出不来,这也算是一种挡口的表现。这时候将调目设定低一些,换个吃铅量小点的浮漂,效果就不一样了。甚至很多钓友都喜欢调平水钓1-2目,目的就是为了让浮漂向上的力量小一点,只需要将饵料吸入嘴里就会有信号了。
最后:挡口与否其实是个没必要纠结的问题,在很多情况下根本不用考虑挡口的问题,比如说小鱼堆里钓大鱼,大钩大线,钓钝就可以了。不管你饵料比重多大,子线多粗,只要它们轻轻一吸就能将饵料吸入嘴里。另外,在鱼情非常活跃的时候,挡口的现象也基本可忽略,只有在鱼口轻,鱼的个体比较小的时候才需要考虑这些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