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聊话说乌鳢
我们的钓鱼之家是一个很有意思的“网”。它几乎把我们钓友所有的喜怒哀乐全“网”了!
近一个时期;先有“钓大头”的研讨,后有“钓鱼救国”的究竟,念念黄义兄妹的对子诗赋且不说,我的一篇关于钓不着王八钓吃肉的草鱼的回忆录也有朋友善意捧场!跟着,我发现,钓友对“如何钓黑鱼”的研究,又使大家感兴趣了!
我也是最近老没钓鱼了。
没有钓鱼的日子难熬。唯一可以寄托的就是在钓鱼之家与我的朋友“见面”瞎聊侃鱼经:或者悄悄地在一旁“看”人家是“怎么钓的、怎么侃的”!——起码我是这样。
我老听朋友的“大捷”的好消息;我也非常羡慕、非常嫉妒!可我万一看朋友无钓的窘相;在北方冰封的日子里瞧着钓友急的如猴挠腮般的样子,我也特别同情又好笑!
但,我发现,没有鱼钓的日子,钓鱼之家家里的文章越来越多、越来越好!搞的我往往就是不能登陆!急的我也象“如猴挠鳃”般着急——现在我不能钓鱼的时候对钓鱼之家的依赖是越来越强了!
既然大家又“突然”对乌鳢发生了感情,我就想起广东人钓乌鳢的方法来了。
广东人管“乌鳢”叫“生鱼”,北方有的叫“黑鱼”、有的叫“狗鱼”。
各地的叫法都有它们的道理:广东人讲究“食补”女人生孩子、病人开刀愈合,往往家人买条“生鱼”煲汤,据说伤口愈合得快。和南方喝“豆腐鲫鱼汤”能使产妇发奶一样的道理。
乌鳢是淡水水域肉食性鱼种,一口利牙,渔户非常讨厌:因为它吃鱼苗咬成鱼;比王八还厉害!所以毛泽东同志当年办农运,有一篇把它称做鱼塘里的恶霸地主有名的故事。
乌鳢身长黑斑花纹,有的地方以形起名也是有道理的。
乌鳢的生命力非常强!广东人形容人“结结实实地”摔了一交,有句话叫“鞑生鱼”;“鞑”(白话音)是使劲往地下摔的意思。小时侯见广东人宰杀乌鳢的方法是这样的:把生鱼捞起来,拼命往地下使劲一摔,生鱼立刻晕死过去,全身抽搐强直,然后才开刀破肚,刮鳞取腮。当时我觉得很奇怪:为什么杀生鱼要用这么个办法呢?我的广东同学告诉我;有些生鱼是一种叫“化骨龙”的东西变的,表面和生鱼一模一样,如果人万一吃了,全身的骨头就被它“化掉”了!为了防止人误吃这种东西,因此,人在宰杀生鱼的时候,一定得先把生鱼“鞑”一下;如果是“化骨龙”的话,它隐藏的四条脚就会被摔出来!不是“化骨龙”的话,摔晕的生鱼仍然保持原样。当时我是深信不疑,而且我们家从来也不敢吃生鱼,怕的就是骨头被“化骨龙”化掉。
后来大了我才明白所谓的“化骨龙”是胡说八道的;广东人用这个办法宰杀生鱼完全是因为生鱼的生命力太强!不把它事先摔晕,您根本对付不了它!
七十年代,我战友托人从洞庭湖部队农场用汽车捎了几条大乌鳢到广州,只用草席包裹,淋点水,三天两夜,居然到了广州还活蹦乱跳,没死!
见近日网上有钓友说,钓乌鳢得用长硬竿。广东钓乌鳢的办法是这样的:
在广东钓生鱼(乌鳢)选择地点比较简单,一般是在有水草,小鱼小虾密集水边钓的。
母乌鳢(或者乌鳢爸爸也是一样——我没有辨别雄雌的专业知识)是很有责任心的妈妈,在小乌鳢还未独立的时候,乌鳢妈妈一直是守在它们附近的。所以有经验的钓友只要观察到有成群蝌蚪般的小乌鳢集结觅食的时候,附近就一定有大乌鳢潜伏守卫!您只要用大钩粗线把青蛙、泥鳅什么的活饵放在小乌鳢的中间,由于乌鳢妈妈的“误会”,就一定出来“护崽”,一定会把它以为来吃它的“小宝宝”的敌人吃掉!(尽管它自己也吃“别人家”的小宝宝)于是,那“英勇献身”的乌鳢妈妈(或者爸爸)就中了人的计了。
在多年混合养殖塘里,出于消灭杂鱼小虾的目的,养殖户往往也会放几条乌鳢。去年,我在嘉禾钓鱼场见一“老太太钓手”,无意中钓上一条三斤多的乌鳢!我在增城朱村一山塘钓鱼,因为小鱼密集闹窝的原因,乌鳢追吃小鱼,意外被我“钩”住一条,约两斤重。今年,在南岗文苑,也有人近岸钓上来过乌鳢;所以说,在广东钓乌鳢,不用太长的竿,三米六也行!
小时侯见钓乌鳢是按岸边有无小乌鳢在水草丛活动来判断该水域有无乌鳢的,现在的养殖塘边多数也没什么水草了,只有自然水域里才有这样的判断;我真的羡慕能在那些地方钓到乌鳢的朋友!
北方的钓友在明年清明前要想钓“黑鱼”的话,我想是没戏了。但我估计,要是你们钓到的乌鳢,一定比我们这的乌鳢好吃!广东有的地方已经人工养殖乌鳢了。所以,在市场上野生的生鱼要比人工养殖的贵得多!
陆军
2003年12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