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麦窝饵一体化(打窝和垂钓均用谷麦、不用其他任何饵料)方式能钓到大鱼,特别是挂老玉米几乎100%中大鱼,这已是不争的事实。然而,世事无绝对,实践证明:采用其他饵料,如粉饵、饲料、蚯蚓、昆虫、树果等,也能钓到大鱼,只是钓到的几率和个体重量要比谷麦差很多。但这并不能说明谷麦就是万能的神饵,因为钓大鱼是看天看地、知鱼选位、饵料技巧等多因素组合发力与综合运用的结果。因此,本篇将重点涉及对谷麦的科学认知和正确运用,以免新手误入歧途。
典型的谷麦钓选位:高坎+石坎(水上3米、水下5米)
一、什么是谷麦
现在热销的谷麦窝饵,实际上是前辈对稻谷、小麦、玉米的巧妙组合,准确讲应该叫“谷麦玉”。
《谷-麦-玉》组合
商品谷麦基本上都添加了白酒、红糖、蜂蜜、大枣、甜蜜素、色素、合成香精、促食剂、氨基酸、中草药等复杂成分,类似于味精的作用,以提高在同类产品中的市场竞争力。因此在陌生水域,这种谷麦具有很大的诱惑力,大鱼在巡游、觅食过程中,很容易上当而被钓起来。
二、谷麦正在泛滥
2010年以前,谷麦钓法仅在川渝黔等地的一些野钓高手间流行。2010年后,特别是2016年后这几年,随着微信、快手、抖音的盛行,各种谷麦钓大鱼的视频被发布至网络,特别吸引眼球,非常具有“杀伤力”,迅速被全国各地钓友学习、推广。
如今,在西南地区的任何江河湖泊,只要你去钓鱼,都能看到这样的情形:每人1-2只谷钓竿,或一人独行或几人一组,背上几袋至几十袋谷麦,到了钓点,不管三七二十一,“咚、咚、咚”,像发射炮弹一样,先整3-4个窝子,每窝一斤到三五斤谷麦不等,空袋子随地一扔,然后海阔天空地吹牛谈天,几个小时后,开始抽竿作战,直到一包烟抽完、几瓶水喝干、身体筋疲力尽,要么上大货欢天喜地走人,要么怨天怨地空军而归。
川渝黔三省,地处长江之上游,分布着众多密密麻麻的支流和湖泊塘库,野生鱼类资源比其他省份要丰富一些,因此,每天为了获得这些资源而使用的谷麦,少说一点也是以吨计。在资源好的地方,如重庆的双龙湖、四川的升钟湖、嘉陵江沿岸支流、涪江沿岸支流等,谷麦钓几近疯狂,一段“铧尖”或一段“坎位”,只要某天某人上了个大货,立马手机一拍,瞬间传遍各大社交媒体,迅速成为当地甚至全国的“网红”,第二天,那里绝对像鬼子进村一样,三米一个轻窝、五米一个重窝,搞得鱼们真的很为难:到底吃哪一家的嘛?跟你们又不是亲戚!
因此可以说,当前,谷麦已经泛滥。虽然目前还没有科学研究证明谷麦对野生鱼类及其生存环境构成不良影响,但过多、过量的使用,肯定会物极必反。也许若干年后,吃到的鱼都会有谷麦味。
三、谷麦已被神话
目前在线下,可以说川渝黔三省的任何一个渔具小店,基本上都有好几种商品谷麦热销,无论是工厂化流水线生产的,还是本地私人作坊式手工加工的,销量都很好。那些私人作坊的惯用套路是:拿着自己制作的谷麦,提前打好窝子,带上三五好友,找一个当地野生鱼比较丰富的水域,只要钓上一个大鱼,就迅速地、一刻不停地满世界打电话、发抖音、晒微信,咋咋呼呼,好不热闹,吹嘘就是他的“神饵”发威了,你们快来看、快来买,忽悠蒙骗不懂野钓的年轻人或刚刚入行的钓友,简直令人作呕。
随手在百度上一搜,便能找出各色“大师”、“大侠”、“高手”若干,更有数不清的“神饵”谷麦、“秘制”谷麦、“祖传配方”谷麦等等,充斥于各个电商平台和自媒体,进一步看他们的视频,才明白他们的谷麦又在某省、某江、某河、某库,钓起了几十、上百斤的大货,大到什么程度呢?——要用车拉、人抬,等等,不一而足,就差用塔吊了。
事实上,常常野钓的老司机都晓得,垂钓野生大鱼,考虑的因素和使用的技巧很多,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在资源、天气(不变因素)固定的前提下,知鱼选位(可变因素)才是最关键、最核心的。谷麦钓法对知鱼懂鱼、精准选位要求极高,不是一天两天的功夫、也不是一包两包饵料就搞得明白的,需要长久的实践和艰苦的历练,才能逐步掌握。只要选位正确,窝里有鱼,不管什么饵料都能钓到鱼,只是谷麦钓到的个体要大一些,因为小鱼杂鱼吃不动硬邦邦的谷麦,给大鱼留下了觅食的机会。道理就这简单,哪有什么“神饵”?
谷麦饵料必须要正确认识和科学解读。只有掌握了看天识地、知鱼选位、水情鱼情等野钓的基本功,才能充分发挥谷麦钓法和谷麦饵料的作用。
所以,不要轻易相信那些人胡说八道,也不要迷信某一款”神饵“,始终保持一个清醒的头脑,他们把自家的饵料、小药吹得神乎其神,其背后的用心不言而喻。
资源、天气和选位放在第一位。至于谷麦,觉得效果都差不多,注意使用细节就好。一般情况下,都是买成品的谷麦用,方便快捷、开袋即用;空闲时也动手制作一点,也一样的上大鱼。
谷麦饵料的配制,我做了很多次,其实非常简单:将稻谷、麦子、老玉米按照7:2:1的比例(以10斤干物资为例:7斤稻谷、2斤麦子、1斤老玉米),分别装入2个不同的盆子(谷麦1个、老玉米1个),统一用冷水浸泡一天,捞起,去除漂浮物,加水,大火煮开(先煮稻谷、麦子;后煮老玉米),关火冷却,自然吸水2-3小时,注意观察:稻谷和麦子开口、老玉米开口并变软,即可。接下来,将谷麦玉捞起、沥干(冬天用电风扇吹干表面水分)、混匀、趁热加入100克左右捣碎了的甜酒曲(夏天少加、其它季节多加点),用塑料袋密封自然发酵(春夏7天以上、秋冬15天以上),即可作为窝料和饵料使用了。
一般来说,高手和大师都不会这么说老实话,他们对资源、钓位、窝料、饵料等都是守口如瓶,只管自己钓得河欢水欢、爆箱爆护,根本不会轻易透露这些秘密的。请记住一点:那些所谓的“大师”、“大侠”、“高手”,越是吹得越神的谷麦,你越要小心点,极有可能是在宣传自家的产品。
到达钓点,将要作窝的谷麦开包、揉散,选出软、烂的玉米粒作钓饵用(专攻大鱼),其余打入水里。
打窝:春夏,在精准选位的水面,打3-4把谷麦窝料即可,诱鱼很快(1-2小时);秋冬,在精准选位的水面,根据不同水域,提前6-12小时打1-3包谷麦窝料(即:隔夜窝),诱鱼明显。
挂钩:直接挂玉米粒(须露出大部分钩尖),有信号时,要特别专心,眼不离漂,看准机会果断提竿必中大货,夏天很快上鱼,冬天需要耐心等待;若无信号,换麦粒、谷子,循环往复、反复试钓,总有一款适合它。
补窝:春夏,每隔2个小时左右或上鱼后补窝一小把(几十颗);秋冬,每隔2个小时左右或上鱼后补窝2-3把。
续窝:春夏,若第二天继续在原位垂钓,一般无需续窝或少量续窝(几把即可);秋冬,若第二天连续在原位垂钓,根据不同水域,则需续窝半包-1包。
世界上没有绝对保证100%上鱼的窝料,任何窝饵钓鱼都可能空军。所以谷麦也一样,并不是某些”大师“、”大侠“和商人吹得那么神,我们要有一个平常的心态,科学认识和正确运用它,才能尽量避免空军。谷麦钓空军的主要原因如下:
是资源匮乏。作钓水域大鱼少,或没有大鱼。
天气不好。天气沉闷、急降温、急升温等异常现象,气压太低,导致水体严重缺氧,鱼不开口;或突然大风大雨加雷电,无法操作。
选位失败。偏离大的趋势,钓位选择错误,大概率是没有找到大鱼栖息、觅食、巡游、逗留的水域范围,更没有找准具体的钓点、钓位。钓技不精。提竿时机把握不准(太早或太晚)、大鱼切线、钻树等导致与大鱼失之交臂。
打窝失败。春夏打太多,导致”死窝“,大鱼不敢来;秋冬打太少,导致”贫窝“,没有大鱼来。
遭遇意外。水位快速上涨或下降,导致大鱼惊慌失措;水体流速加快,导致窝料被冲,或无法看漂等。
谷麦确实是钓获大鱼的利器,但它并不是百发百中的“神饵”,商品粉饵、蚯蚓等一样的也能钓到大鱼,只是概率要比谷麦低很多。在谷麦钓法中,资源、天气、选位才是王道,在此基础上,加上谷麦的运用,那真是如虎添翼、锦上添花了!
钓无定法,学无止境∽本文属转载,个人摘记重要部分而己
你是真正的钓鱼人。钓鱼大师
你这个稳当,还是搞蚯蚓安逸些
我就是双龙湖的。我一般也用少量的谷麦配合商品饵打窝,我还是喜欢用商品饵钓。
谷麦只是一种窝料搭配而已,它不是神饵
大师高见
我也赞同。有时候看那些视频和人经常把它神话了。 我经常也用谷麦搭配商品饵打窝,挂钩我还是喜欢用商品饵那种状态去钓。 鱼获我觉得和单纯用谷麦不会差到哪里。
对头,其实谷麦只是一个代词,不管什么窝饵料,用好了一样吃皮
反手一个赞
写得很好,怎么没上推荐也没送金币
为娱(渔)而乐,金币不能奖两次吧
相信大师观点
说的有道理
像你这样实话实说会得罪很多人吧,但是我反手一个赞,像你这样低调又实诚的高手已经不多了!